高阳台.癸丑初春西堂重有感

断藕牵丝,兜萤借扇,方庭笑语惺忪。

青粉墙高,一痕月浪先冲。

追凉爱傍高荷立,夜阑时、露重香融。

恁匆匆,才褪红衣,便动西风。

夭桃定是多情种,自探芳人去,冶萼羞红。

悄悄池台,禁它细雨濛濛。

当时剩有苍苔地,这回来、苔也无踪。

恨重重,漫绕回廊,忘了西东。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鉴赏

这首《高阳台》描绘了初春时节,西堂重游时所见之景与内心感受。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断藕牵丝、兜萤借扇、青粉墙高、月浪冲撞、夜露香融、红衣褪去、西风吹起、夭桃多情、池台禁雨、苍苔无踪等景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回忆的氛围。

词的开篇“断藕牵丝,兜萤借扇”,以自然界的景象开始,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方庭笑语惺忪”则描绘了往日欢声笑语的场景,与当前的寂静形成对比,引出下文对往昔的怀念。

“青粉墙高,一痕月浪先冲”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月光比作波浪,形象地表现了月光洒在高高的青粉墙上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痕迹。

“追凉爱傍高荷立,夜阑时、露重香融”描述了夜晚时分,喜爱倚靠高荷乘凉的情景,露水重而香氛弥漫,既描绘了环境的静谧,也寄托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恁匆匆,才褪红衣,便动西风”通过“红衣褪去”这一细节,象征着青春的消逝和时光的无情,与“西风”相呼应,预示着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轮回。

“夭桃定是多情种,自探芳人去,冶萼羞红”以夭桃自喻,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有对失去的遗憾和羞涩。

“悄悄池台,禁它细雨濛濛”描绘了池塘边细雨蒙蒙的景象,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是对内心情感的隐喻,暗示着情感的细腻和复杂。

“当时剩有苍苔地,这回来、苔也无踪”通过苍苔的变化,象征着时间和记忆的流逝,强调了物是人非的主题。

最后,“恨重重,漫绕回廊,忘了西东”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对时间、记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清末文人对生命、爱情、时光流逝的复杂情感和哲思。

收录诗词(46)

钱斐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生查子

昨夜月朦胧,依约秋千影。

强起拓窗纱,还是晴难稳。绣被倚轻寒,

形式: 词牌: 生查子

湘春夜月.戊午八月二十一夜忆西堂

画堂深,晚来烟霭冥冥。

一任带荔披萝,山鬼到空庭。

正把金鱼牢合,料悬乡老桂,不返秋馨。

便玉簪敲断,雕栏拍遍,可有人应。

秋千压雨,迷藏恨月,梦去难寻。

夜黑闲阶,惟剩个、冷萤穿破,几折疏棂。

曲房静掩,怎忍提、蕙帐兰灯。

恨最恨、似抟沙放手,十年旧事,诉与谁听。

形式: 词牌: 湘春夜月

解连环

絮云千点。问何年种柳,长条堪绾。

绕碧沼、悄照春波,怕鬓影萧疏,素丝偷换。

燕子翩翩,定忘却、卷帘人面。

指临书棐几,学绣纹疏,翠阴还满。谁忺这回再见。

料亭台不语,怨人轻赚。

记那时、撼雪留花,泥阿母深怜,隔窗频唤。

蓦地伤心,揾泪眼、阑干凭遍。

恨无情、杜鹃催去,断霞弄晚。

形式: 词牌: 解连环

转应曲

春半。春半。窗外落花不断。空阶独立微吟。

云掩重门院深。深院。深院。绣阁画帘高卷。

形式: 词牌: 古调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