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里

北里新声不自愁,临风终日按箜篌。

等闲一听征人住,白了江南少妇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北里》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北里之地的音乐与情感交织的场景。

“北里新声不自愁”,开篇便以“北里”这一地名引入,暗示出一个特定的地域背景。这里的“新声”不仅指音乐的新颖与变化,更蕴含着一种情感的流转与释放。“不自愁”三字则透露出演奏者在音乐中找到了自我解脱的方式,音乐成为其情感表达的出口,而非负担。

“临风终日按箜篌”,进一步描绘了演奏者在风中弹奏箜篌的情景。箜篌作为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在这里被赋予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深度。诗人通过“临风”这一动态描写,营造出一种悠扬飘逸的音乐氛围,仿佛音乐与自然融为一体,给人以心灵的触动。

“等闲一听征人住,白了江南少妇头。”这两句诗将音乐的力量推向高潮。通过“等闲一听”这一描述,强调了音乐对听者的普遍吸引力,即便是远行的士兵(“征人”)听到这音乐,也会停下脚步,沉浸其中。而“白了江南少妇头”则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音乐对人心灵的震撼,以至于让听者仿佛经历了时间的流逝,岁月在不经意间悄然改变了一切。

整首诗通过对音乐及其影响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音乐超越时空、触动人心的力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音乐艺术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杂诗

騊駼本野骏,万里流沙来。

长嘶北风里,嚼断黄金枚。

奈何失所处,驱之瘴海隈。

炎蒸足溪峒,裹身绿烟堆。

长尾不停曳,草卧蚊如雷。

南人跨犀象,转斗声轰豗。

为君奋驰骤,猛兽皆惊摧。

龙性岂难变,报恩惟尽才。

落日下西北,同首心雠衰。

不怨用违地,朽骨终就埋。

但愿埋骨处,得近黄金台。

随珠可照夜,胡为悲暗投。

干将没地久,光乃烛斗牛。

物寿奇自耀,人命忧短修。

誉声满身后,不复来山邱。

谁能抱辛苦,于世真无求。

珵美孰能当,玄文悲处幽。

见罽或疑布,屈弦反直钩。

对之实气结,慷慨不自由。

及闻大人论,外此乃不忧。

清明杂薆昧,天地赖久留。

况彼薄俗见,汶汶何悠悠。

形式: 古风

送容甫归里(其二)

羡君乐事故园新,问字谈经大有人。

此日众中推折角,他年殿上侍重茵。

疗饥字少怜予陋,劝学言温鉴尔真。

自忖未材终放弃,江潭瓠落寄吟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容甫归里(其三)

聚本无端别可惊,寄书寄剑是生平。

脱囊生赠吴三尺,完璧全归赵百城。

酒尽云山俱黯黯,夜深心烛共明明。

前途鸥鸟如相讯,为道忘机是旧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大雨宿青山僧寺

寓楼对兹山,了若图障列。

谁知一发皴,中有万盘折。

昼雨游亦佳,失声唤奇绝。

长岚互起落,阴霾肆生灭。

荡魄石气腥,迎面云车裂。

岂惟咫尺迷,收视且不迭。

恻然念舆夫,劳彼乐我阅。

身甫转麓过,雨已湿衣彻。

风涧相喧豗,怖畏不可说。

失足万一閒,尔我共蹉跌。

决然舍之行,藤萝奋攀撷。

挺险不知勇,招提到眼瞥。

入门一回首,此可咋人舌。

得非渤澥翻,定是瓠子决。

平铺黄海云,倒倾太华雪。

对雨等闲事,此景见真缺。

佛楼架山顶,黜黑似缒穴。

压惊饭宜饱,燎衣薪用热。

同进三五人,煮茗待我啜。

雨细听山酒,砰匐变呜咽。

宵梦犹瞿瞿,苍崖恐崩掣。

劳魂与清气,息息共吁呐。

林乌忽一啼,晓钟鸣渐阕。

披衣推山窗,昨景失如撤。

万里见川原,千堆散邱垤。

山容沐如倦,畴色绣疑缬。

咄嗟转盼间,变态何疾烈。

急作登峰行,杂拉步沙屑。

前岭献娟媚,后径敛清切。

慨思宣城守,茅宇此焉结。

啸声寂不闻,琴韵杳以辍。

空馀一池存,周环状如玦。

薄色连阶苔,雨后共凄洁。

沈沈选佛场,若为此时设。

冥心悟流景,抗怀缅前哲。

今昔且殊情,今古讵同辙。

谢公青云人,尚尔笑其拙。

我劳复何为,即景且怡悦。

烟中辨长江,一气三屈折。

涨声远可闻,练影细堪掇。

始知此山高,群峰等枨臬。转思寓楼望,长空见屹?。

风雨为合离,阴晴判藏泄。

所见皆外境,精蕴此深闭。

纵有百日留,涉趣讵能竭。

归当图卧游,今方与山别。

形式: 古风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