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雨夜中的思绪与感慨。首句“欹枕城乌唤曙时,雨声渐急漏声迟”,以细腻笔触勾勒出雨夜的景象,乌鸦啼叫唤醒晨光,雨声渐大而滴漏声却显得缓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
接着,“廉纤细润应含麦,料峭轻凉欲透帷”两句,进一步描绘雨的细微与凉意,仿佛雨滴中蕴含着滋润麦田的希望,而轻凉的空气似乎要穿透窗帘,给人以清新之感。诗人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寄托了对农事的关切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治理每惭先哲训,忧怀未许侍臣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治国理政能力的谦逊与自省,以及内心深处的忧虑,这种忧虑不仅关乎国家大事,也涉及民生疾苦,但又难以向身边辅佐的官员倾诉,流露出一种深沉的责任感和孤独感。
最后,“更阑点滴难成寐,万户饥寒静里思”点明了深夜雨声不绝于耳,使得诗人难以入眠,思绪万千,尤其是对于民间百姓的饥寒交迫,心中充满了深深的同情与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