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二首(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形式: 古风

翻译

明妃当初嫁给胡人的时候,身旁上百两的毡车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
她多想找个人说话但无处可说,只能将自己的心语寄托于琵琶声中。
黄金杆拨拨动琴弦,弹出美妙声音,弹起琵琶仰望空中飞鸿劝着胡酒。
随嫁的汉宫侍女暗中垂泪,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国者频频回首。
汉朝之恩实在是浅薄啊,胡人之恩还要更深,人生的欢乐在于心与心相知。
可怜王昭君的青冢已经荒芜埋没,还是有悲哀的乐曲流传至今。

注释

两:同“辆”。
杆拨:弹琵琶的工具。
春风手:形容手能弹出美妙的声音。
汉宫侍女:指陪昭君远嫁的汉官女。
青冢:相传昭君墓上的草常青,故名青冢,在今呼和浩特市南。

鉴赏

这首《明妃曲二首(其二)》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通过对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复杂的情感与深刻的历史反思。

开篇“明妃初嫁与胡儿”,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王昭君远嫁异域的情景,暗示了她命运的悲剧色彩。接着,“毡车百两皆胡姬”一句,通过描述随行的胡姬队伍,进一步渲染了远离故土的孤独与异域风情。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两句,细腻地刻画了王昭君内心的复杂情感。她欲言又止,只能将满腹心事寄托于琵琶,这不仅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更是一种心灵的倾诉。琵琶声中,她的心意得以传达,但真正的理解者或许只有自己。

“黄金捍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描绘了王昭君弹奏琵琶的场景,她以娴熟的手法,弹出悠扬的旋律,仿佛能与天空中的飞鸿对话,借酒抒怀,与异族共享这份孤独与哀愁。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不同人物对王昭君命运的不同反应。汉宫侍女的泪水,是对王昭君命运的同情与哀悼;而沙上行人的回首,则是对这段故事的感慨与思考。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揭示了主题,表达了对王昭君命运的深刻反思。汉朝的恩泽对她来说显得浅薄,而异族的深情却让她感受到了温暖。人生的意义在于相互理解与共鸣,王昭君的故事正是这种深刻情感的体现。

最后,“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以王昭君墓的荒凉与琵琶曲的流传,收束全诗,既是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惋惜,也是对艺术永恒价值的肯定。王昭君虽已逝去,但她那哀婉动人的音乐,却如同她的故事一般,流传至今,触动着后人心中的柔软之处。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王安石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彼狂

上古杳默无人声,日月不忒山川平。

人与鸟兽相随行,祖孙一死十百生。

万物不给乃相兵,伏羲画法作后程。

渔虫猎兽宽群争,势不得已当经营。

非以示世为聪明,方分类别物有名。

夸贤尚功列耻荣,蛊伪日巧雕元精。

至言一出众辄惊,上智闭匿不敢成。

因时就俗救刖黥,惜哉彼狂以文鸣。

强取色乐要聋盲,震荡沈浊终无清。

诙诡徒乱圣人氓,岂若泯默死蚕耕。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寄题郢州白雪楼

折杨黄华笑者多,阳春白雪和者少。

知音四海无几人,况乃区区郢中小。

千载相传始欲慕,一时独唱谁能晓。

古心以此分冥冥,俚耳至今徒扰扰。

朱楼碧瓦何年有,榱桷连空欲惊矫。

郢人烂漫醉浮云,郢女参差蹑飞鸟。

丘墟馀响难再得,栏槛兹名复谁表。

我来欲歌声更吞,石城寒江暮云绕。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送谢师宰赴任楚州(其二)

昆崙一支流向东,七月八月船如风。

爱君少壮此行乐,恨我留连成老翁。

神头两岸水无穷,伏槛荷花满地红。

当时不得君携手,今日山川在眼中。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与道原过西庄遂游宝乘道原游西庵遂至草堂宝乘寺二首(其二)

亲朋会合少,时序感伤多。

胜践聊为乐,清谈可当歌。

微风淡水竹,净日暖烟萝。

兴极犹难尽,当如薄暮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