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其一)

闽南为雨久嗟吁,守令焦劳已月馀。

儿在蓝溪祈更苦,翁缘忧旱又忧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朝时期,福建南部地区因长时间的降雨而引发的官员和百姓的忧虑与期盼。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地方官吏为治理水患而付出的努力,以及普通百姓在干旱与雨水交织下的生活状态。

首句“闽南为雨久嗟吁”,开篇即点明地点与天气状况,以“嗟吁”二字表达了对长时间降雨的无奈与担忧。接着,“守令焦劳已月馀”一句,将视角转向地方官吏,描述他们因持续的降雨而焦虑劳心,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这种对官员勤勉工作的刻画,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官员职责的重视。

随后,“儿在蓝溪祈更苦”一句,将焦点转移到民间,通过一个孩子的形象,展现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与祈祷。孩子在蓝溪边的祈祷,既表现了对雨水的渴望,也反映了人们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助与虔诚。

最后一句“翁缘忧旱又忧渠”,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的“翁”指代的是老人,他不仅担忧干旱,还担心雨水过多导致的其他问题。这一句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敏感与担忧,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朴素理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宋朝时期福建南部地区人民在自然环境变化面前的复杂情感与应对策略,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官员治理能力的期待和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喜雨(其二)

黄檗山前五百仙,诸村迎祷过溪边。

阴云竟日凉如水,不待仙回已沛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喜雨(其三)

晓云如墨幕诸山,飞瀑倾河顷刻间。

一喜令人无著处,长歌攲枕听潺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喜雨(其四)

望望蓝溪未得书,痴儿见说为斋癯。

逢人多问南来者,紫帽山前雨有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志喜

溪邑儿因旱久劳,正愁无处问如何。

童奴忽报行人说,中浣泉南得雨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