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海纪行

时维二月中和节,天气晴明浪澄彻。

鹭门待济匝月馀,一朝理楫心怡悦。

鸣锣击鼓舟师迎,拔碇许许欢同声。

抓桅整缭候风信,四面飘飘扬旗旌。

港绕山回指大嶝,两峰对峙如门径。

絮絮钟磬出云端,共言此地颇幽胜。

探奇未暇蜡屐登,订游约爽虎溪僧。

好山看遍且观海,眼界开豁心神凝。

停桡忽向寮罗捭,呀呻无风亦簸洒。

更兼海气涌臊腥,重晕头眩轻也备。

守风七日藉风便,倏忽千里茫无边。

岛屿青青四山失,只见上天下水相胶连。

浑沦囊括地轴逸,洗濯星辰浴日月。

有如混沌未分之两仪,朔南何方东西昵。

馀皇巨舰轻于毛,一叶泛泛随波涛。

后船瞥见前船底,彷佛露出鲲鱼尻。

形形色色见未见,灼灼烁烁闪流电。

似燹非燹燐非燐,云乃咸气浮光夜炫煽。

认副驾,招邻舟,火号高烧明星流。

天鸡未鸣天已白,茫茫飞渡黑水沟。

黑水之沟黑逾墨,蛟鲸宫阙龙伯国。

任尔铜船铁梢公,每每过之生喘息。

我曾泛历江与湖,自谓大观难为徒。

睹此爽然翻自失,川渟渎渚等杯盂。

浩浩落落有如此,一腔豪气何时已。

酒酣夜半击楫歌,刮起黄头尽倾耳。

最怜徐福三千人,昔年过此曾问津。

求仙采药那可得,至今漆齿作文身。

八十年前驱鳄战,凶人革心先革面。

九州之外又九州,尽入版图要荒甸。

置官命吏沧溟东,捧檄万里乘长风。

坎险如夷履平地,丈夫如此亦豪雄。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二月中和节渡海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感受。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渡海过程中的各种细节,从天气、船只、风帆、岛屿到海洋的广阔与深邃,以及作者所体验到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首句“时维二月中和节,天气晴明浪澄彻”点明了时间与天气状况,为整个渡海之旅奠定了良好的开端。接下来,“鹭门待济匝月馀,一朝理楫心怡悦”描述了等待渡海的漫长过程与最终启航时的喜悦心情。

诗中通过“鸣锣击鼓舟师迎,拔碇许许欢同声”、“港绕山回指大嶝,两峰对峙如门径”等句子,生动描绘了启航时的热闹场景与沿途的地理风光。随后,“絮絮钟磬出云端,共言此地颇幽胜”则通过钟磬声与景色的对比,突出了旅途中的宁静与美好。

“探奇未暇蜡屐登,订游约爽虎溪僧”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探索欲望与对僧侣的敬仰之情。“好山看遍且观海,眼界开豁心神凝”则体现了作者在自然面前的谦逊与内心的宁静。

渡海过程中,作者遇到了风浪与海气的挑战,“停桡忽向寮罗捭,呀呻无风亦簸洒。更兼海气涌臊腥”,但这些困难并未动摇其前行的决心。最终,“岛屿青青四山失,只见上天下水相胶连”描绘了海天一色的壮观景象。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有如混沌未分之两仪,朔南何方东西昵”、“余皇巨舰轻于毛,一叶泛泛随波涛”等句子,将个人经历与更广阔的时空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与人类文明的感慨。

最后,“酒酣夜半击楫歌,刮起黄头尽倾耳。最怜徐福三千人,昔年过此曾问津”通过引用徐福的故事,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往与未来的深深思索。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渡海时的壮丽景象与内心情感,还蕴含了对自然、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34)

胡健(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庄副使惠女贞酒走笔赋谢

裸人种稻手自舂,咀嚼作曲尘埋封。

椰瓢妇子共酣饮,醉奉客尝情何浓。

吾曹小户偏爱洁,对此惨澹愁眉锋。

梨花竹叶在何许,当筳生怕恶客逢。

一朝贾舶千里至,乡味百斛来吴淞。

南华仙人号酒圣,特遣从事陈词恭。

江村蜡树是贞木,花开细白凌寒冬。

其实补精益神气,能袪百病扶龙钟。

以之为酿功力倍,丹成不啻陪赤松。

我闻掀髯一长啸,年虽未老多衰容。

炎方阳气舒一敛,眼花作字常駮舛。

精力驽缓生恂瞀,深惧株橛心憧憧。

举杯芳馥餍馋口,如镃引铁鱼唼喁。

枯肠一润融血脉,赤赪两颧丰姿丰。

升床酣卧梦恬适,游仙直上蓬莱峰。

感君此惠日洗斝,荡涤胶固从来胸。

急撑春日看花眼,君岂巨蹶吾蛩蛩。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