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日长吟院无公事,燕入花开必有诗。
莫道南风吹雁去,春来亦有北风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杜似吟院二首》中的第一首。诗中描绘了悠闲的日常景象:在阳光充足的白天,诗人寓居的吟院里没有公事烦扰,只有燕子穿梭于花间,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每见花开便有佳句涌现。诗人借此表达,尽管南风常带来雁阵北归的季节变换,但春天同样会有北风的存在,暗示生活中的变迁和自然规律。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欣赏和对季节更迭的哲思。
不详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三尺孤坟一布衣,人言无复似当时。
千秋万岁还来此,月笛烟莎世不知。
深如女发兰膏罢,明似山光夜月馀。
为染溪藤三百个,待渠湔拂一床书。
学似贫家老破除,古今迷忘失三馀。
极知鹄白非新得,谩染鸦青袭旧书。
投我木瓜霜雪枝,六年流落放归时。
千岩万壑须重到,脚底危时幸见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