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首(其二)

寻求就理两俱愆,不涉二途病亦然。

孰谓个中端的处,椎胸贫子一分钱。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翻译

追求真理时过于执着,也会犯错,同样的道理适用于不偏不倚的态度。
谁又能说真正的中心在哪里?就像一个穷困的少年,一心想要一分钱却无法得到。

注释

就理:追求真理。
两俱愆:过于执着,导致错误。
二途:两个极端的态度。
病亦然:同样的道理适用。
孰谓:谁能说。
个中:真正的地方或中心。
端的处:确切的位置或真相。
椎胸:捶胸顿足,形容极度焦虑或失望。
贫子:贫穷的人。
一分钱:象征微小的价值或渴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舜禅师所作的第二首偈,语言简洁,寓言深刻。首句“寻求就理两俱愆”表达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无论是过于执着于一种方法(“就理”)还是完全放弃(“两俱愆”),都存在问题。接下来的“不涉二途病亦然”进一步强调,不论是过度依赖一种路径还是完全避开所有路径,都会导致同样的疾病——无法找到正确的道路。

最后一句“孰谓个中端的处,椎胸贫子一分钱”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真理比作“一分钱”,暗示真正的道理就像极为珍贵且难以获取的东西,即使是贫穷的人(“椎胸贫子”)也渴望得到。这里的“椎胸”形象地描绘出穷人的焦急和迫切,寓意寻找真理的艰难与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简单场景,揭示了寻求真理时需要避免的极端态度,以及真理的珍贵和不易寻得,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2)

舜禅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二首(其一)

无端被谮枉遭迍,卷载有馀作俗人。

今日再归三峡寺,几多道好几多嗔。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为是山堂似草堂。

形式: 押[阳]韵

丈亭馆

青山历历映江流,半是明州半越州。

亭下寒潮亭上客,不知来往几时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小舟

万顷波中独钓身,短仓低屋旧丝纶。

自怜清夜歌明月,谁共沧洲采白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