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谢重华所作,名为《黎廷玉以斑竹茶盘见惠并赠佳铭赋谢之》。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对黎廷玉赠送的斑竹茶盘的赞美之情。
首句“君不见湛园秀质方美德”,以“湛园”象征黎廷玉的高尚品德,暗示其如同美玉一般珍贵。接着“琢磨既至成圭璧”进一步强调了黎廷玉的品质经过精心雕琢,如同珍贵的圭璧一样完美无瑕。
“又不见嶰谷良材备五音,时时欲作蛟龙吟”则将黎廷玉比作嶰谷中的良材,不仅具备音乐般的和谐与美妙,还蕴含着内在的激情与力量,随时准备展现其非凡的才华。
“良工制物无钜细,尚象取材皆有意”表达了对黎廷玉技艺的高度赞扬,无论制作何种物品,都充满了深意和匠心独运。
“周规折矩方且圆,表峻坊隅里坦易”通过几何学的概念,形象地描述了黎廷玉在不同情境下的处世之道,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变通。
“奇文劲节凌湘江,一经屈抑始成器”将黎廷玉的才华比作湘江上的奇文劲节,即使暂时被压抑,最终也能展现出卓越的成就。
“霜华露液此中擎,脱离凡骨通仙灵”描绘了黎廷玉如同承载霜华露液的竹子,超越凡俗,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始知藏器待时动,捧玉持盈讵有倾”表达了对黎廷玉才能等待时机展现的期待,同时也赞颂了他如同捧玉般稳重,即便面对困难也不会轻易动摇。
最后,“我承嘉惠三抚几,岁寒何可无君子。中虚外直斐然文,对此长如对故人”表达了诗人对黎廷玉深厚情谊的感激,以及对他的敬仰之情,如同对待老友一般亲切。
整首诗通过对斑竹茶盘的赞美,巧妙地表达了对黎廷玉高尚品德、卓越才华及深厚友谊的赞赏,展现了诗人高雅的情操和深厚的文学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