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王嗣经的《鸡笼山赋得台城怀古得高字》描绘了一幅湖光山色与历史遗迹交织的画面。首句“湖山迤逦接亭皋”展现了湖水连绵,山势蜿蜒,一直延伸到远处的亭台,景色优美。"前代遗踪有石壕"则点出了历史的痕迹,暗示着这里曾有过往的辉煌。
接下来的诗句,“别殿佩环归杞棘,修陵凫雁出蓬蒿”,通过“别殿”和“修陵”的描绘,暗示了昔日宫殿的荒凉,以及陵墓周围杂草丛生的景象,表达了对往昔荣华的感慨。“台荒过午樵歌入,寺近经时梵铎高”进一步渲染了破败与宁静的对比,午后的寂静中传来樵夫的歌声,寺庙的钟声悠扬,更显孤独与寂寥。
最后,“肠断覆舟山下路,年年春草似青袍”直抒胸臆,诗人站在覆舟山下,看着年复一年的春草如昔,不禁触景生情,心生哀伤,仿佛那萋萋春草就是他心中对过去的追忆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以“青袍”象征自己的清贫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借古迹抒发怀旧之情,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