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郑真的《题画竹》诗,以画中之竹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消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首句“轩居曾种碧琅玕”,描绘了诗人曾经在轩居中亲手种植碧绿的竹子,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的“碧琅玕”指的是翠绿的竹子,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竹子的生机勃勃与清新脱俗。
次句“满目秋声白昼寒”,则将视角转向了眼前的景象。秋天的竹林中,虽然阳光依然照耀,但满目的秋声(如风吹竹叶的沙沙声)却让白昼显得格外寒冷。这不仅描绘了季节更迭的自然现象,也暗含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伤情绪。
后两句“旧日林泉今总废,画图空向醉中看”,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感叹往日的林泉生活如今已成废墟,只有通过画中的竹子来寄托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里,“画图”象征着记忆中的美好画面,而“醉中看”则表达了诗人试图在醉酒的状态下暂时忘却现实的苦楚,寻找心灵的慰藉。整首诗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场景,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情感深沉而富有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