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迹碑二首(其二)

忆自燕师到此来,全诛十族令人哀。

当年血迹今犹在,此石诚为有幸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血迹碑二首(其二)》,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徐搢珊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与对无辜生命的深切同情。

“忆自燕师到此来”,开篇即点明了事件的背景,燕师指的是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这里的“此”则指向了历史上的某次重大屠杀事件发生地。诗人回忆起燕师到来时的情景,暗示了这场事件的残酷性。

“全诛十族令人哀”,进一步揭示了事件的严重程度。在古代中国,十族之诛是一种极为严酷的刑罚,涉及亲属、门生、邻里等广泛关系,旨在彻底摧毁一个家族或群体。诗人以“令人哀”三字表达了对无辜生命被无情剥夺的深切悲痛和哀悼。

“当年血迹今犹在”,将时间的跨度拉长,强调了历史的痕迹至今仍清晰可见。这句话不仅指物理上的血迹,更象征着那段黑暗历史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深刻烙印,提醒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此石诚为有幸哉”,最后一句以一种反讽的语气结束,看似对石碑的赞美,实则是对历史悲剧的无奈感慨。石碑见证了历史的残酷,却无法改变过去,只能作为警示,提醒后来者珍惜和平,避免重蹈覆辙。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对历史责任的担当。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传达出对过往悲剧的哀思以及对未来的期盼。

收录诗词(165)

徐搢珊(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秋望日月下有感

重阳时节雨纷纷,送酒无人扣野门。

喜得云消三五夜,月光高照菊花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消夏杂咏十二首(其一)辞客

柴门紧闭莫轻开,好护庭前一径苔。

最是青蝇真恶客,尘挥暂去又飞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消夏杂咏十二首(其二)围棋

炎威烈烈日迟迟,消遣无如一局棋。

赢得好风来一阵,纸枰吹起两便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消夏杂咏十二首(其三)采莲

游湖准备采莲舟,五月陂塘竟似秋。

莲叶也知人畏暑,故将翠盖罩人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