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夜月

非弓非镜亦非梳,二十还同一十初。

借问嫦娥蚀多少,三分已蚀一分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以月亮为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月亮变化的细腻观察与独特感悟。

“非弓非镜亦非梳”,开篇即以三个否定句,形象地描绘出月亮在特定时刻的独特形态,既不是拉弓射箭的工具,也不是照镜子的反射,更不是梳理头发的工具,而是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存在,引人遐想。

“二十还同一十初”,接着将月亮与时间的循环联系起来,二十天后的月亮与最初十天的月亮相比,虽有变化,但依然保持着某种相似或不变的状态,暗示了自然界的循环往复与恒常之美。

“借问嫦娥蚀多少”,借用神话中的嫦娥与月亮的关联,提出一个关于月亮被“蚀”(即月相变化)的问题,引出下文对月亮变化的探讨。

“三分已蚀一分馀”,最后给出答案,月亮已经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光亮,但仍然保留着剩余的三分之二,表达了月亮虽然经历了部分的“蚀”(即月相变化),但仍保持其大部分的完整与美丽。这种描述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也蕴含了对生命中变化与不变之间关系的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月亮在特定夜晚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其变化过程的敏锐观察和独到理解。

收录诗词(34)

苏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二十一夜月

破镜缘何少半亏,阳精倒迫若相催。

弓弦过满知何似,正是弯弓欲射时。

形式: 七言绝句

二十二夜月

三更半夜未成眠,残月今宵正下弦。

若有远行人起早,也应相伴五更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二十三夜月

此夜弯弓不上弦,名为残月又如鲜。

五更回望东楼上,想是嫦娥遗片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二十五夜月

破镜三分去二分,看来惟有一分存。

嫦娥妆饰何堪比,想是梳妆半叶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