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和韵

梦回小枕敧寒玉。博山香暖沈烟续。帷薄怯轻纱。

风牵幌带斜。夜窗云影细。月送花阴至。

身世在陶唐。闲愁不挂肠。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温馨而宁静的夜晚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既有梦境之美,又不失现实之温的情感空间。

“梦回小枕敧寒玉”一句,设定了一种柔和的开端,“小枕”与“寒玉”相结合,不仅传递出一种清凉质冷的触觉,更有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纯净。这里的“梦回”,则暗示了诗人对这份宁静的珍视。

接着,“博山香暖沈烟续”一句,通过“博山”的香气和温暖,以及“沉烟”的延续,为夜晚增添了一种神秘而深远的氛围。这里的“博山”,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但在此也更多地成为了情感寄托的象征。

“帷薄怯轻纱”一句,营造出一种柔和、细腻的画面。“帷薄”与“怯轻”的结合,再次强调了夜晚的温馨与静谧,而“纱”字则增加了一种纤细入微的感受。

紧接着,“风牵幌带斜”一句,通过对风的描绘,为画面增添了一丝动态。这里的“幌带”,可能是指窗帘之类的物品,而“斜”字则让人联想到夜晚微弱的光线。

“夜窗云影细”一句,把诗人的视角转向了外部环境,通过对夜色中云影的描绘,再次突出了夜晚的宁静与深邃。这里的“夜窗”,则是观察世界的一个窗口,而“云影”的“细”,更增添了一份淡远之感。

“月送花阴至”一句,则是对夜色中光线变化的一种描绘。“月送”指的是月亮洒下的光辉,而“花阴至”,则是在这个光线的引导下,花影达到了室内。这两者结合,不仅美化了空间,也让时间流动变得更为缓慢。

最后,“身世在陶唐。闲愁不挂肠”一句,则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一种感慨。“身世在陶唐”表明诗人的精神世界与古代的陶渊明、杜甫等文学巨匠相通,而“闲愁不挂肠”,则透露出诗人虽然有闲情逸致,但内心却无牵挂,这种超脱感也与前文所描绘的宁静氛围相呼应。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既温馨又深远的情感空间。诗人在这个空间中寻找到了心灵的安顿,以及与古代文学精神的沟通。

收录诗词(61)

卢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宋高宗绍兴初前后在世(即约公元一一三一年前后在世)字叔阳,(一作叔易)号丑斋,里居及生卒年均不祥。尝仕州县,多与同官唱和。其他事迹不可考。著有哄堂词(亦作烘堂词)一卷,《文献通考》为辞通俗,咏物细腻

相关古诗词

谒金门(其三)送客

门巷寂。梅豆微酸怯食。别恨萦心愁易入。

寸肠如网织。去橹咿哑声急。泪滴春衫轻湿。

尺素待凭鱼雁觅。远烟凝处碧。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谒金门(其二)

春事寂。苦笋鲥鱼初食。风卷绣帘飞絮入。

柳丝萦似织。迅速韶光去急。过雨绿阴尤湿。

回首旧游何处觅。远山空伫碧。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朝中措

晓来天气十分凉。时候近重阳。

村落人家潇洒,篱菊有芬芳。

年来渐觉,诗肠愈窄,酒量偏狂。

好景不须放过,何妨一醉千觞。

形式: 词牌: 朝中措 押[阳]韵

满江红.贺赵县丞

媚景良时,无非是、三春富贵。

花共柳、著工夫染,嫩红轻翠。日丽风和薰协气。

莺吟燕舞皆欢意。况生辰、恰恰值清明,笙歌沸。

分天派,真龙裔。到月殿,攀仙桂。

看眉间黄色,诏书将至。莫向蓝田分佐理。

便趋紫禁参朝对。问玉皇、仙籍注长生,三千岁。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