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曲

浩荡太湖水,东西两洞庭。

吹箫明月里,龙女坐来听。

湖上望苏台,水与青天远。

长风送飞帆,忽到长洲苑。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洞庭曲》以元代诗人金信的笔触,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和深邃意境。

首句“浩荡太湖水,东西两洞庭”,开篇即以“浩荡”二字形容太湖之水的广阔无垠,接着点出洞庭湖位于太湖之东、西的地理位置,既展现了地理特征,又为后文的景物描写埋下伏笔。

“吹箫明月里,龙女坐来听”,这一句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想象在明亮的月光下,洞庭湖畔有人吹奏着箫声,吸引了一位龙女前来聆听。箫声悠扬,与月色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将读者带入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

“湖上望苏台,水与青天远”,诗人站在湖边,遥望远处的苏台,只见湖水与天空相连,显得格外辽阔深远。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蕴含了对远方的向往和对广阔世界的感慨。

“长风送飞帆,忽到长洲苑”,最后两句描述了湖面上的景象。随着一阵长风的吹拂,帆船在湖面上疾驰,仿佛瞬间便到达了长洲苑。这不仅展现了湖面的动态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空间的转换,给人以无限遐想。

整体而言,《洞庭曲》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洞庭湖的壮丽风光和深邃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雄浑与诗人的深情。

收录诗词(5)

金信(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人归山中歌

青山兮欲归,不可得兮褰衣。

驾玄豹兮骖赤狸,云冥冥兮风飞。

独偃蹇兮世路,宁容与兮溪湄。

泉涓涓兮石齿齿,君不归兮何为。

形式: 乐府曲辞

秋夜长

秋虫啧啧寒莎底,城头秋月白如水。

二十五点秋夜长,点点滴断离人肠。

万里一身风露凉,家家秋砧捣衣忙。

形式: 乐府曲辞

天台石桥歌

五百人兮山之中,驱白虎兮骑苍龙。

袈裟兮褴缕,头发兮蓬松。

神怪万状兮,吾不得而穷。

望归来兮庭之帏,烧香瀹茗兮钟鼓交搥。

不见来兮劳思坐,蒸饼兮泪垂,汝将舍我兮而何之。

形式: 乐府曲辞

甘菊叹

手栽甘菊岩之阿,一十一茎为一窠。

当暑不灌亦不摘,自然生意成婆娑。

颇怪秋来风雨横,枝条满地根䰅迸。

青虫食叶还食心,小草閒花出头上。

林间一夜清霜飞,虫死草枯惟菊枝。

黄金错莫看愈好,三嗅馨香徒自悲。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