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书后寄行人诗

自君之出矣,临轩不解颜。

砧杵夜不发,高门昼恒关。

帐中流熠耀,庭前华紫兰。

物枯识节异,鸿来知客寒。

游用暮冬尽,除春待君还。

形式: 古风

翻译

自从你离开后,我面对窗户也无法展露笑颜。
夜晚捣衣声不再响起,白天大门也总是紧闭。
帐内烛光摇曳生辉,院中紫兰花开绚丽。
万物凋零让人感知季节变换,大雁归来让我知道旅客的寒冷。
整个冬天都在思念中度过,除去严冬,等待春天与你重逢。

注释

自君之出矣:自从你离开之后。
临轩:靠近窗前。
不解颜:无法展露笑容。
砧杵:捣衣石和棒槌,这里指代夜晚的家务活动。
夜不发:夜晚不再有捣衣的声音,暗示家中的冷清。
高门:大户人家的门,这里泛指家门。
昼恒关:白天也总是关着,强调家中无人来访的孤寂。
帐中:卧室中的帷帐里。
流熠耀:流动闪耀的光芒,这里指的是烛光。
庭前:庭院之前。
华紫兰:盛开的紫色兰花,象征美丽而孤独。
物枯:万物枯萎。
识节异:认识到季节的不同,引申为时间的流逝。
鸿来:大雁归来。
知客寒:知道远行的人正感受寒冷,比喻自己对离人处境的体谅。
游用暮冬尽:整个冬天都用于思念,直到冬末。
除春:除了冬天过去,春天到来。
待君还:等待你的归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之情和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开篇“自君之出矣,临轩不解颜”表达了自从你离开后,我在车前(可能是指守望之地)常常不解颜色,即是心中牵挂着你的情绪。

接着,“砧杵夜不发,高门昼恒关”写出了家中的静谧与孤独。砧杵不再有节奏的敲打声,家中的活计似乎已久停顿;高大的门扉总是紧闭,没有了往日的热闹。

“帐中流熠耀,庭前华紫兰”则描绘了一种对比美丽的景象。室内(帐中)可能有着温暖的灯光或烛火,而庭院中的紫兰花则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

“物枯识节异,鸿来知客寒”表达了对自然界变化的感受和对远方行者的关心。物象凋零,可以感受到时节的不同;而大雁南飞,可能带来了北地的寒意,让人不禁思念旅途中的亲友。

最后,“游用暮冬尽,除春待君还”则是诗人表达了对春天到来时朋友归来的期盼。希望在漫长的冬日结束后,到了春天,你能回来与我相聚。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展现了一种深沉而持久的友情。

收录诗词(10)

鲍令晖(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朝女文学家,是著名文学家鲍照之妹,出身贫寒,但能诗文。是南朝宋、齐两代唯一留下著作的女文学家。曾有《香茗赋集》传世,今已散佚。另有留传下来:《拟青青河畔草》、《客从远方来》、《古意赠今人》、《代葛沙门妻郭小玉诗》等

  • 籍贯: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南桥镇)

相关古诗词

拟青青河畔草诗

袅袅临窗竹,蔼蔼垂门桐。

灼灼青轩女,泠泠高堂中。

明志逸秋霜,玉颜掩春红。

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

鸣弦惭夜月,绀黛羞春风。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拟客从远方来诗

客从远方来,赠我漆鸣琴。

木有相思文,弦有别离音。

终身执此调,岁寒不改心。

愿作阳春曲,宫商长相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杂诗

玉钗色未分,衫轻似露腕。

举袖欲障羞,回持理发乱。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青阳度(其三)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生并头莲。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