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仙引

霜天霁。冻阁茶烟,萦帘丝细。粉剩脂残人乍起。

增娇媚。剪尺摩挲,怕宿酲还醉。思远道,阑干倚。

鱼渺雁绝,懒对青铜照,从鬟委。冷清清地。

乌东上,蟾西下,年华且漫夸秾李。北塞枉凝睇。

屏山隔,灯花翠。来去无踪,夜夜思潮洞庭水。

书写罢,谁为寄。费怀人、几点登高泪。山如洗。

幸寒林、早落秋声里。教侬心、平地驰千里。

形式: 词牌: 迷仙引

鉴赏

这首《迷仙引》由清代诗人杨玉衔所作,描绘了一幅霜天初晴、冬日静谧的画面。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在寒冷冬日中的孤独与思念之情。

“霜天霁”开篇点明了环境背景,霜后的天空晴朗,预示着清新与宁静。“冻阁茶烟,萦帘丝细”则描绘了室内温暖的茶香与轻柔的窗帘丝线交织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忧郁的氛围。“粉剩脂残人乍起”,写出了人物从睡梦中醒来的情态,虽有几分慵懒,却也增添了几分娇媚。“剪尺摩挲,怕宿酲还醉”,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宿酒未醒的朦胧,又有对远方的思念。

接下来,“鱼渺雁绝,懒对青铜照,从鬟委”几句,进一步深化了主人公的孤独感。鱼雁难通,意味着与远方亲朋的联系断绝,面对镜子时的懒散,以及发鬟的随意散落,都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疲惫与无奈。“冷清清地。乌东上,蟾西下,年华且漫夸秾李”,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感慨,即使是在寒冷的季节,年华依旧在不经意间悄然逝去,只能用夸赞春花来寄托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北塞枉凝睇。屏山隔,灯花翠”,通过北塞的眺望与屏风的阻隔,形象地展示了空间上的距离与心灵上的隔阂,灯花的翠绿在昏暗中显得格外醒目,象征着希望与温暖。

最后,“来去无踪,夜夜思潮洞庭水。书写罢,谁为寄。费怀人、几点登高泪。山如洗。幸寒林、早落秋声里。教侬心、平地驰千里。”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的深切思念,即使是在寂静的夜晚,思绪也如同潮水般涌向洞庭湖畔。书写的情感无法传达,只能化作几滴登高时的泪水。山色如洗,寒林中早已有秋声传来,这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内心情感的投射。最后,主人公的心灵仿佛在平地上驰骋千里,跨越了现实的限制,直抵思念的彼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孤独与思念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朋的深深挂念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收录诗词(368)

杨玉衔(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万年欢.十一月十六日祝黄梅伯先生生朝,和六禾。六禾用晁无咎体,少一韵,今从词律补之

如鲫名流,数诸贤过江,谁最枭采。

耐冷头陀,曾饰出场冠佩。

修到罗浮玉骨,忍更效、阎浮时态。

鼓暇滕阁吟秋,笔花常蘸烟霭。一瓣心香下拜。

想聪明冰雪,胸襟湖海。裙屐风流,梅栋诗名长在。

千顷清陂沾溉。记握管、曾窥天外。

今纵说、香火因缘,种根萍梗何碍。

形式: 词牌: 万年欢

丑奴儿慢.和慈博咏雪,和梦窗之作

灯摇眼缬,珠缀檐花圆影。

围炉觅、禅心诗思,冰玉双清。

瑟缩吟肩,寂寥短发一梳明。

翠禽招我,罗浮梦境,鹤氅身轻。

准备玉壶,沽春灞岸,休俟霜晴。

似悬拟、故人心素,尘洗红情。

摩诘林峦,粉痕弹隙露鬟青。

吟壶薰鸭,室生虚白,镜澈层层。

形式: 词牌: 采桑子慢

楚宫春慢.六禾步草窗韵咏霜,改首韵为日字,疑必有据,从之

西崦暮日,扇蔌蔌威棱,万花蔫谷。

冻瓦篆,鸳衾抱,余寒眠足。

塞雁初来,冷讯报、蒹葭江国。

变乱阴晴,讵蛮荒、燕狱同冤,坐看朱夏凋绿。

鹰隼风尘遍地,明月夜、呜咽啼乌遗曲。

葛屦沽春,赏雨输他茅屋。

玉杵云英烂捣,蓝桥路、何缘借宿。

错讶东君,孕冷中、胎结梅花,缕缕梢头悬玉。

形式: 词牌: 楚宫春慢

永遇乐

蜗蛰庐寒,禽啁山晓,霜迎菊序。

邓尉前尘,罗浮冷梦,似尧年鹤语。

征裘凋敝,奚囊掇拾,剩得鬓霜几缕。

骚心续、吟逋赋璟,砚蘸玉泉金露。香中誓住。

教花长恼,枉责约期轻误。

月白昏黄,风梭雨线,心在孤山路。

疏泉傍竹,携锄亲种,拟补巡檐千度。

君休问、故乡信息,绮窗着处。

形式: 词牌: 永遇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