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桃李吟》由元代诗人周岂所作,通过桃李的凋零与朱门妇人的命运对比,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和人生苦短的感慨。
开篇“我为桃李吟,声调一何苦”,诗人以桃李作为吟咏的对象,赋予了它们哀怨的声调,暗示了它们即将面临的命运。接着,“昨日满园花,今朝半尘土”两句,描绘了桃李从繁花似锦到凋零败落的过程,形象地展现了生命的短暂和脆弱。随后,“桃李不长春,苦调难再陈”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不可逆转和哀愁的难以言表,深化了主题。
最后,“君看道旁妇,昔日朱门人”一句,诗人将桃李的命运与道旁妇人的过去进行对比,暗示了无论曾经多么辉煌,最终都逃不过岁月的侵蚀和命运的安排。这不仅是对桃李的同情,也是对所有生命的一种普遍关怀,体现了诗人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通过桃李的象征,巧妙地传达了对生命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