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散老归龙井

长安冥冥砂砾飞,道人趼足来何为。

师恩浃髓未云报,誓求卿相成其碑。

卿相盈朝成者谁,尚书妙墨侍郎词。

二公奔走天下士,士获一面犹几希。

道人愿力岂不满,文字乃今兼得之。

龙井神龙应护持,杖头星斗东南垂。

过门别我自色喜,我愧儒冠多背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送散老归龙井》是宋代诗人邹浩所作,通过诗中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道家文化的崇敬。

首句“长安冥冥砂砾飞”描绘了长安城中尘沙弥漫的景象,暗示了世事的纷扰与复杂。接着,“道人趼足来何为”则引出了一位行脚僧人的形象,他跋山涉水而来,似乎有着某种使命或追求。这种对比,既展现了僧人坚韧不拔的精神,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师恩浃髓未云报,誓求卿相成其碑”表达了诗人对师长的感激之情,以及自己渴望通过努力成为显赫人物,以完成对师恩的回报。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卿相盈朝成者谁,尚书妙墨侍郎词”则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慨。在朝廷中,虽不乏高官显贵,但真正能实现抱负的人又有几个呢?这里通过尚书和侍郎的妙笔佳词,隐喻了文人志士在政治舞台上的命运多舛。

“二公奔走天下士,士获一面犹几希”进一步强调了文人之间的交流与交往之难,即使是在这个信息相对闭塞的时代,能够结识一位贤士也是难得的机会。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下,人才流动与交流的不易。

“道人愿力岂不满,文字乃今兼得之”转而赞美道人,表示其愿望得以实现,不仅在修行上有所成就,还能以文字传道,影响后世。这不仅是对道人个人修为的肯定,也暗含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与物质成就并重的认同。

最后,“龙井神龙应护持,杖头星斗东南垂。过门别我自色喜,我愧儒冠多背师”则以龙井为背景,借神龙的庇护象征道家文化的守护,杖头星斗则寓意着智慧与指引。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友人归隐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对自己未能始终如一地遵循儒家教诲感到惭愧,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反省与自我要求。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归隐的送别,以及对道家文化、个人修养与社会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哲思。

收录诗词(979)

邹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060—1111

相关古诗词

送荣子邕宰新郑

子渊陋巷居,子真岩下耕。

穷约一如此,不妨道自行。

矧君有民社,南面恩光荣。

问学□经济,岂不慰高情。

尔来几薰风,许洛犹声名。

还将模范心,农桑厚群生。

行矣舆人歌,国侨相弟兄。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送郑州吴绶通直北归

霜雪下群木,江山拱高城。

旷然爽气中,幅巾日将迎。

精神在文史,朋旧皆公卿。

乃于功最时,冰泮人间情。

不待髭发改,乾坤付柴荆。

虚□本无系,风御聊尔行。

此邦郁多贤,向来集聪明。

德翁可君心,归欤助长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次韵答交代俞樗年教授见简之什

吾乡蔼多士,夫子惟英才。

妙年双眸清,不为纷华开。

飞声动寰宇,著录争徘徊。

论说翕以定,端如匡鼎来。

著鞭青云衢,飘飘谢尘埃。

伯鸾赋五噫,少陵歌七哀。

岂比太平遇,得志无疑猜。

朝纲举天网,升黜常恢恢。

胡然落泮宫,犹歉南山台。

维今尧舜君,侧席方虚怀。

简拔到寒谷,未始由梯媒。

悬知器业成,指日登蓬莱。

伊予愧朴樕,聿来托高斋。

与君出处间,一一金石谐。

岘首郁苍莽,江流澹萦回。

龙卧缩头角,腾骧俟春雷。

君车亦难缓,行矣明诏催。

逸步从此分,驽驾安能陪。

形式: 古风

知府吕大卿饯别樗年以今我来思雨雪载涂分韵赋诗得雨字

使君出吾乡,门墙扫尘务。

诸生拥经来,翕然影响赴。

维时夫子贤,独入青眼顾。

河南拔贾生,千载一高步。

尔来十五年,终然阻鹓鹭。

如星不丽天,而乃西南雨。

晚逢使君车,亦复此邦驻。

从容平生欢,万事散朝雾。

江山飞雪霜,冉冉岁云暮。

我来踵规模,夫子故长路。

使君有高情,肃以豆觞寓。

宾僚集清夜,健笔落佳句。

行矣勿稽迟,青云答知遇。

形式: 古风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