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诗

画邱置学明如星,顽民殄戮何可矜。

井田一变乡校废,斯民何往非干刑。

三复名言子曾子,不独阳肤当守此。

未经师傅儿犹痴,尽在哀矜君勿喜。

形式: 古风

翻译

设立学堂教育如明星璀璨,顽固的百姓若被歼灭怎可怜悯。
井田制度一旦改变,乡村学校废弃,民众何处不触犯刑法。
反复学习孔子的教诲,不只是阳肤应当坚守这些道理。
没有师长教导的孩子仍然愚昧,所有的悲悯都应在其中,切勿沾沾自喜。

注释

画邱置学:设立学堂。
明如星:如明星般明亮。
顽民:顽固的百姓。
殄戮:歼灭。
何可矜:怎可怜悯。
井田一变:井田制度变化。
乡校:乡村学校。
废:废弃。
斯民:这些民众。
干刑:触犯刑法。
三复:反复学习。
名言子曾子:孔子的教诲。
独:只是。
阳肤:古人名,此处泛指遵循者。
当守此:应当坚守这些道理。
未经师傅:没有师长教导。
儿犹痴:孩子仍然愚昧。
尽在:都在。
哀矜:悲悯。
君勿喜:你不要感到欢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的《士师诗》,通过对古代教育制度的反思,表达了对社会治理中严苛执法和教育缺失的忧虑。首句“画邱置学明如星”描绘了过去教育的繁盛,如同明亮的星星般照耀,然而接下来的“顽民殄戮何可矜”则揭示了过于严厉的对待百姓,似乎没有怜悯之心。诗人指出,随着井田制的改变和乡校的废弃,普通民众的生活失去了规范,几乎无处不在遭受不当的惩罚。

诗人引用孔子弟子曾子的话“三复名言”,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不只是阳肤(古代贤人)应当坚守,而应普及到每一个孩子。然而现实是,“未经师傅儿犹痴”,孩子们因为缺乏教育而显得愚昧无知。最后,诗人提出,对于这些需要哀怜和教导的人,我们不应仅以喜悦的心态看待他们的困境,而应该有更多的同情和教化。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对古代教育与社会治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收录诗词(1487)

项安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大人生朝六首(其六)庠孙

角羁小小未多知,但识堆盘果实奇。

星女机边榴粲粲,炎官伞底柿累累。

绿皱紫壳如拳栗,玉液金肌似碗梨。

愿得仙翁千岁寿,长分馀颗及孙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大人生朝代诸儿五首以春风花草香为韵(其四)

何物堪为寿,清宵桂花好。

月殿转香风,云根长瑶草。

金为碧海波,玉作青天道。

万古镇扶疏,不逐秋风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大人生朝代诸儿五首以春风花草香为韵(其三)

何物堪为寿,蟠桃照海涯。

栽培烦阿母,护守倩神荼。

夏果收蕡实,春林炫缬花。

等闲开结里,尘世几河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大雨破块而入书籍尽湿

容斋先生楚楼北,案上文书似山积。

夜来醉卧不知晓,骊龙翻空作戏剧。

巽二颠狂助叫号,吹下银河八千尺。

阿香寤起推云车,铁鼓金轮吼空壁。

先生鼻息正雷鸣,万状千声惊不得。

兴阑无奈此生何,喷入寒窗弄文墨。

海神推浪上蓬莱,天汉回波浸圭璧。

苏卿引水灌西周,柱下老君翻藏室。

子美多应是水仙,遗稿犹罹耒阳厄。

初疑汉室滥觞馀,又如高凤堂中麦。

儿童见者各心惊,先生笑罢吟肩侧。

秦火虽焚道不焚,唐舟纵溺文难溺。

摸索枯肠问雨师,奈我胸中真六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