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林大春所作,名为《生辰在途其夜梦长剑耿耿倚天外之句晓起因足成之》。诗中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一段经历,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对生命、宇宙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句“昨别关塞秋风清”,描绘了诗人离别家乡,踏上旅途时的景象,秋风清冷,关塞萧瑟,营造出一种离别的哀愁氛围。接着,“归途迢递阳欲生”则转而描述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尽管路途遥远,但心中充满希望,仿佛初升的阳光给予他前行的动力。
“我生百年忽欲半,宇宙一笑将何成”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短暂和宇宙的广阔之间的对比思考。他认为自己的一生似乎已过半,而面对浩瀚的宇宙,不禁自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长剑耿耿倚天外,疏星脉脉傍河明”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夜空景象,长剑象征着诗人的理想或追求,它高悬于天际,显得坚定而明亮;而疏星与河水相映,宁静而深邃,象征着宇宙的无垠与神秘。
最后,“梦馀却记云中字,晨起书之泪满缨”则以梦境结束,诗人梦中或许看到了某种启示或信息(“云中字”),醒来后将其记录下来,泪水满面,可能是因为对梦境内容的感慨,或是对生命意义的深深思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未来可能性的探索,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