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克懋托疾不肯入试赋赠

白发萧萧一布衣,秋风摇落雁南飞。

如何自听朱弦绝,此调人间识者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着布衣、满头白发的老者,在秋风中独自倾听,仿佛在怀念或期待着某种已逝去的美好事物。诗人通过“秋风摇落雁南飞”这一景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时间流逝的感慨。老者的形象与自然界的变迁相互映照,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无情。

“如何自听朱弦绝”,这里的“朱弦”可能象征着某种美好的情感、理想或是艺术的追求,而“绝”则表达了这种美好已经消失不见,让人感到深深的失落与遗憾。这句诗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对社会普遍现象的思考——那些珍贵的艺术、情感或理想,在现实面前往往显得脆弱且易逝。

最后一句“此调人间识者稀”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意味着这种深刻的情感或艺术追求,能够被理解或共鸣的人并不多。这既是对老者内心世界的独白,也是对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的一种反思,暗示了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真正能触及人心深处、引发共鸣的艺术作品或思想观念,往往难以得到广泛的认可与传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对生命、艺术与社会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体现了李攀龙作为明代文人特有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十日陶令过东村

樽前无恙满篱花,柳亦萧萧映日斜。

正好故人成一醉,风流那不似君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子与以服散卧病因赋姬人怨服散三章戏赠(其一)

洞房春满百花明,月底红颜把玉笙。

道是神仙君不信,人间那得凤凰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子与以服散卧病因赋姬人怨服散三章戏赠(其三)

吴姬捣药楚姬丸,独夜深闺玉兔寒。

更倚庭前双桂树,何人不作月中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简许殿卿

玉函山色倚嵯峨,北渚清秋已自波。

我欲与君携酒去,不知何处白云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