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秋轩梅

万松岭上梅千树,踏雪年年看花去。

湖边十里翠裙腰,尽是看花醉眠处。

花今憔悴不如前,人亦飘零二十年。

梦魂不到西湖上,春色自绕南枝边。

今年看花来杜曲,一树寒香照茅屋。

别是人间冰雪魂,肌肤绰约清如玉。

雪更玲珑玉更温,春风入颊淡无痕。

数声残角黄昏后,独自相看半掩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杨基的《宜秋轩梅》描绘了诗人对梅花的独特情感与记忆。首句“万松岭上梅千树”,展现了梅花生长在高岭之上的壮观景象。诗人每年踏雪寻梅,足见其对梅花的钟爱。“湖边十里翠裙腰”形象地比喻湖畔梅花如女子的绿色裙摆,暗示了梅花的娇柔之美和诗人醉眠其中的闲适。

接下来,“花今憔悴不如前,人亦飘零二十年”,表达了岁月流转中梅花与诗人都经历了变化,梅花不再如昔日繁盛,诗人也已漂泊二十年,流露出淡淡的感伤。然而,“梦魂不到西湖上,春色自绕南枝边”又透露出诗人对梅花的深深眷恋,即使身在远方,心仍系于梅花。

“今年看花来杜曲,一树寒香照茅屋”写诗人今年重游,发现杜曲的梅花虽寒香依旧,却带有一种不同于往年的清新气质,仿佛是人间冰雪的化身,肌肤清透如玉。接着,“雪更玲珑玉更温,春风入颊淡无痕”进一步描绘了梅花在春风中的娇美姿态,如同冰雪与温暖的交融。

最后两句,“数声残角黄昏后,独自相看半掩门”,以黄昏时分的残角声和诗人独自欣赏梅花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情凝视以及内心的孤独。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梅花的形态、香气与诗人的感情世界紧密相连,展现出梅花的风姿与诗人的情感变迁,富有诗意和哲理。

收录诗词(318)

杨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吴居易别

黄梅雨晴桑重绿,南风楝花开蔌蔌。

故人谒我此山隈,带束乌犀帽轻縠。

入门相顾如梦寐,名姓虽忘面仍熟。

久之稍稍忆旧游,尚恐非真问童仆。

遂昌先生客满座,君时雄辩众宾服。

先生博学且敬君,况我才疏敢相逐。

苏台一别已十载,世事飘如电经目。

羡君游侠印屡悬,嗟我巢倾卵俱覆。

去年谪官向河洛,手脚酸皲双鬓秃。

归来亲友半死生,不意逢君此江曲。

摩挲老眼为君喜,更觉君颜美如玉。

龙江花落乳燕飞,芙蓉叶大笋过竹。

杀鸡沽酒招我饮,烂醉颓然坦其腹。

深情密意语未终,舟楫匆匆去何速。

临流索我题诗送,诗句难工羞再读。

庐山东来五老峰,大孤小孤青乱矗。

着我茅茨一二间,悠然醉把东篱菊。

形式: 古风

北山梨花

北山梨花千树栽,年年清明花正开。

薛君好事两邀我,骑马看花携酒来。

看花出郭我所爱,况是梨花最多态。

我牵尘俗不得赴,花本无情花亦怪。

君今折花马上归,索我细咏梨花诗。

冰肌玉骨未受饰,敢以粉墨图西施。

东坡先生心似铁,惆怅东阑一枝雪。

重门晚掩沉沉雨,疏帘夜卷溶溶月。

月宜浅淡雨宜浓,淡非浪白浓非红。

闺房秀丽林下趣,富贵标格神仙风。

一枝寂寞开逾遍,朵朵玲珑看应眩。

皓腕轻笼素练衣,娥眉淡扫春风面。

自须玉堂承露华,何事种向山人家。

不愁占断天下白,正恐压尽人间花。

江梅正好怜清楚,桃杏纷纷何足数。

只有银灯照海棠,海棠亦是娇儿女。

形式: 古风

句容送蔡惟中

昨日立秋今日凉,蔡子束书归故乡。

我来未久子遽别,子岂与我如参商。

自惭贫无橐金赠,解剑换酒浇愁肠。

醉酣月出重露滴,梧飘金井芙蕖香。

众宾喧哗噱笑口,我独不语情徬徨。

岂徒戚戚儿女态,感旧怀古增悲伤。

忆昔追游茂苑上,白马紫辔青丝缰。

子方年少富文学,面如红玉肥有光。

黄金晓酬西馆客,绿锦夜赠东楼娼。

三公走檄辟作掾,两府交荐除为郎。

风尘一别未十载,短鬓萧飒俱老苍。

黑巾笼头着野服,微雨鹄立官道傍。

自云匍匐事贩鬻,盖屐巾箑纸笔将。

匪争刀锥竞微利,聊复糊口走四方。

我闻此语重叹息,助以唧唧鸣寒膋。

丈夫失意固如此,屠狗买畚庸何妨。

曲江之西沙柳黄,夜逐落潮登野航。

相逢故友或相问,勾曲冈头一草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