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点绛唇·午节感怀》由清代诗人张友书所作,描绘了端午节时分的感怀之情。诗中以“蒲酒家家”开篇,点明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饮菖蒲酒,预示着节日的氛围已经弥漫在每个家庭之中。紧接着,“年光又是逢重午”,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节日的轮回,让人感受到时光的匆匆。
“彩丝角黍”一句,进一步描绘了端午节的另一传统——佩戴五色丝线和食用粽子(角黍),这些习俗不仅增添了节日的色彩,也寄托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通过“俗尚沿荆楚”,诗人提到了端午节源于古代荆楚地区的习俗,强调了这一节日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地域特色。
“佳节年年,总在他乡度”,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异乡度过端午节的感慨,流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佳节本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诗人却只能独自一人,远离家乡,这种孤独与思念交织的情感,使得节日的欢乐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最后,“添愁绪。汀兰岸杜。绿遍天涯路。”诗人以景结情,通过描写绿意盎然的汀兰、岸边的杜鹃花以及延伸至天涯的道路,营造出一种广阔而深邃的意境。绿意虽美,却也映衬出诗人的孤独与愁绪,仿佛那无尽的绿色之路,象征着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难以言表的愁绪。
整首词情感细腻,语言优美,将端午节的习俗与诗人的个人情感巧妙融合,既展现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又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