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无了禅师

不学世所惜,是何无了公。

灵匡虚院外,虎迹乱山中。

昼夜必连去,古今争敢同。

禅情岂堪问,问答更无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不追求世人所看重的东西,这是怎样的没有尽头的公正。
在灵匡寺的空闲院落之外,虎的足迹散落在群山之中。
无论日夜,他必定连续离去,从古至今无人能与他相比。
对于禅修的情感怎能询问?问答起来只会更加无穷无尽。

注释

不学:不追求。
世所惜:世人所看重的。
是何:这是怎样的。
无了公:没有尽头的公正。
灵匡虚院:灵匡寺的空闲院落。
外:之外。
虎迹:虎的足迹。
乱山中:群山之中。
昼夜必连去:无论日夜,必定连续离去。
古今争敢同:从古至今无人能与他相比。
禅情:禅修的情感。
岂堪问:怎能询问。
问答:问答。
更无穷:更加无穷无尽。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周朴所作,名为《赠无了禅师》。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无了禅师的崇敬之情以及对禅学深邃境界的描绘。

“不学世所惜,是何无了公。”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观念的超脱,以及对无了禅师独特精神状态的认同。"灵匡虚院外,虎迹乱山中"则描绘出一幅禅师隐居于深山之中的图景,其中“灵匡”可能指的是寺院周边神秘而又庄严的环境,而“虎迹乱山中”则展现了自然界的野性与力量。

"昼夜必连去,古今争敢同"表明诗人对于禅师日以继夜的修行态度以及其超越时空、独一无二的精神境界给予极高评价。最后,“禅情岂堪问,问答更无穷”则是对禅师内心世界和禅学深奥之处的一种赞美,意味着即使是最细致入微的探讨,也无法完全触及其深邃。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无了禅师及其修行境界的高度尊重与理解。

收录诗词(53)

周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太朴。【《全唐诗》作吴兴(今湖州)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年不详,卒于唐僖宗乾符五年。工于诗,无功名之念,隐居嵩山,寄食寺庙中当居士,常与山僧钓叟相往还。与诗僧贯休、方干、李频为诗友。唐末诗人,生性喜欢吟诗,尤其喜欢苦涩的诗风

  • 字:见素
  • 籍贯:福州长乐
  • 生卒年:?—878

相关古诗词

赠李裕先辈

晓擎弓箭入初场,一发曾穿百步杨。

仙籍旧题前进士,圣朝新奏校书郎。

马疑金马门前马,香认芸香阁上香。

闲伴李膺红烛下,慢吟丝竹浅飞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赠念经僧

庵前古折碑,夜静念经时。

月皎海霞散,露浓山草垂。

鬼闻抛故冢,禽听离寒枝。

想得天花坠,馨香拂白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梁道士

旧居桐柏观,归去爱安闲。

倒树造新屋,化人修古坛。

晚花霜后落,山雨夜深寒。

应有同溪客,相寻学鍊丹。

形式: 五言律诗

古陵寒雨集,高鸟夕阳明。

高情千里外,长啸一声初。

月离山一丈,风吹花数苞。

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

曲渚回湾锁钓舟,平潮晚影沈清底。

远岳危栏等翠尖。

白日才离沧海底,清光先照户窗前。

连云天堑有山色,极目海门无雁行。

可怜黄雀衔将去,从此庄周梦不成。

禅是大沩诗是朴,大唐天子只三人。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