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若见丘迟问老夫,为言臞似向来臞。
更将双眼寄吾弟,带去稽山看鉴湖。
诗人在这短暂的四句话中,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智慧的寄托。首句“若见丘迟问老夫”表明诗人希望通过朋友丘迟向另一位长者询问情况,这里的“老夫”可能是自称,也可能是指代另一位年长的智者,显示了诗人对知识和经验的尊重。
“为言臞似向来臶”则透露出诗人的关切之情。这里的“臶”字有多种解释,但在此处似乎表达了一种担忧或不满的情绪,可能是对于时事的不满或者对友人遭遇的同情。
第三句“更将双眼寄吾弟”中的“双眼”常被比喻为洞察世事的智慧和清明的心灵。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将自己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托付给他的弟弟或朋友,体现了对友人的深信不疑。
最后一句“带去稽山看鉴湖”则是在告诫朋友在旅途中要观赏自然之美。"稽山"和"鉴湖"可能是指代特定的地名,也可能是泛指风景优美的地方。这两处名称都暗示了诗人希望通过友人的眼睛,去感受和领悟自然的壮丽与深邃。
总体而言,这四句诗既有情感上的交流,也蕴含着智慧和审美的传递,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意交织的佳作。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出省还家思已昏,答书见客腹仍烦。
政愁独酌无佳客,家里诗人忽扣门。
千万重山见复遮,两三点雨直还斜。
行穿锦巷入雪巷,看尽桃花到李花。
望峡初愁远,当前忽不知。
如何船进处,却在棹停时。
霜日知春有信归,腊前偷暖漏春晖。
北风也剪寒梢叶,吹作鹅黄乱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