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高日浚联

为文须略识字;终身不复鼓琴。

形式: 对联

鉴赏

此联出自清代陈鸿寿与郭麟所作的《赠高日浚联》。它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对文人风骨和艺术追求的独特见解。

“为文须略识字”,这句话强调了文字对于文章创作的重要性。在古人看来,文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基本工具,没有文字,思想无法被记录和传播。因此,学习文字,掌握语言的运用,是成为优秀文人的基础。这不仅是对文字技能的要求,更是对知识积累和个人修养的强调。

“终身不复鼓琴”,则表达了对艺术追求的深刻理解。这里“鼓琴”象征着艺术创作或精神生活的追求。这句话意味着艺术家一旦投身于艺术之中,便将毕生精力投入其中,不再寻求其他事物的干扰。它体现了艺术对于艺术家的全身心投入和执着追求,以及艺术生活对于个人精神世界的深远影响。

整体而言,这副对联通过简练的语言,既赞美了文字作为表达工具的价值,又颂扬了艺术家对艺术的深情投入和执着追求,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知识与艺术的双重重视。

收录诗词(1)

陈鸿寿郭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郭嵩焘联

公本当时奇伟,纬武经文,中外含恩思大老;

我惭边徼微员,追型溯德,山河阻怅哭元戎。

形式: 对联

挽曾国荃联

卅载荷陶成,词翰工拙,志行浅深,出处关键,回忆座右名言,感恋春风化雨;

一朝失砥柱,九陛欷歔,四海哀悼,重译讴思,岂独江南遗爱,凄凉雪岭梅花。

形式: 对联

挽曾纪泽联

是其胸有数万甲兵,外振内安,慷慨独摅筹边策;

正承先作九重柱石,临深履薄,涕泣空伤易箦时。

形式: 对联

挽张百熙联

三世论交,其为先大夫力请易名,乃情进乎义;

五洲通聘,或亦我神州车将同轨,而公卒于官。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