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雪山

蜀山峍屼皆参天,雪山高压群山巅。

剑岭巫峡总培塿,青城峨岫差随肩。

禹迹不到失搜纪,遂使岳镇居崇班。

五丁有力不敢凿,胚浑元气无雕镌。

到今尚存太始雪,盛夏早似初冬寒。

我来成都苦卑湿,每遇高爽心安便。

入秋十日九阴雨,侧身西望空长叹。

忽然金风扫霾翳,半空横转兜罗绵。

素云一段落天外,白头卓立罗烟鬟。

天门玉龙露寒鬣,海风吹水排银澜。

数百里外一举首,爽气已到须眉间。

竖指数峰插霄汉,如坐井底窥星躔。

压覆常忧坤轴折,回旋怕触曦车翻。

高鸟之翔不敢度,往来或似飞空仙。

此外茫茫复何有,蜂屯蚁聚丛生番。

乃知造物有深意,区界夷夏分中边。

刀州刺史真好事,欲通天险招呼韩。

橐驼载布马载粟,罗致火罽收冰蚕。

去年行台留陆贾,今年绝塞归张骞。

似闻西方诸部落,稽首请事天可汗。

蜀人弱脆蛮顽奸,畏之不啻雀见鹯。

况复此曹不耕织,毳衣肉食劳县官。

安得天生巨灵手,擘山为塞邛崃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高其倬的《望雪山》描绘了蜀地壮丽的山川景象,以及对历史和民族边界的感慨。首句“蜀山峍屼皆参天,雪山高压群山巅”展现了蜀地山脉的雄峻与雪山的巍峨,犹如天地间的天然屏障。接着,诗人通过“剑岭巫峡”、“青城峨岫”等名胜,进一步强调了雪山的崇高地位。

诗人借“禹迹不到”、“岳镇崇班”等典故,寓言雪山象征着古代英雄的遗志和崇高的地位。然而,“五丁有力不敢凿”,暗示了自然之力的伟大,以及对原始状态的敬畏。雪山上的“太始雪”即使在盛夏也保持严寒,象征着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

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成都的卑湿环境中对高爽之地的向往,而“金风扫霾翳”则象征着希望的到来。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将雪山比作“天门玉龙”、“海风排银澜”,展现出壮丽的视觉效果。他感叹蜀地的偏远和民族的差异,认为这是造物主有意为之,区分了华夏与边疆。

最后,诗人提到当地官员如“刀州刺史”积极开通道路,引申出边疆治理的主题,同时提及了文化交流和边地民族的臣服。整首诗以对雪山的仰望,寓言了对历史、地理和民族命运的深沉思考,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26)

高其倬(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同人元祐观看花小饮

一丝朝雨减轻尘,十里啼莺碧树新。

骄马频嘶曾到处,疏松全似不羁人。

百花影里瞢腾酒,三月中间烂漫春。

谁道金门无剧事,年年风景趁间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独坐感怀

九十春光欲二旬,催花风起落镫辰。

年华半向愁中尽,生事惟余懒处真。

托意渐谙吟楚雨,闭门长似在漳滨。

贾生未办千金赋,目断天涯辇路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咏香与顾书宣陈南麓汪安公同赋

掩冉清芬散,絪缊薄雾微。

未浓飘欲断,渐远拟仍飞。

侵晓生芳径,因春上舞衣。

轻呵妆后镜,寒下夜浑帏。

汤殿融融水,兰釭夜夜辉。

一星篝火灺,六曲绣屏围。

月榭初经雨,邻花不掩扉。

蝶回知有恨,风定若无依。

锦荐余温在,罗巾旧事非。

背人匀麝罢,临水握兰归。

荡子同韩嫣,名娃胜鲍徽。

辟邪须作佩,莫只重珠玑。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晓仙谣效温飞卿体

明星出地月堕城,白河斜挂西南楹。

丁冬细漏咽残响,兰釭短焰青荧荧。

隆准翁孙赤龙子,夜看真图倦朝起。

身轻梦入蓬莱宫,弱海三千一杯水。

七曜回光照玉堂,倒持北斗倾天浆。

绿华舞落玉条脱,醒闻坠地声锵锵。

半尺琼签报天曙,宫女起收仙掌露。

通侯更拜白茅人,岁星却入中郎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