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病起见闲云,空中聚又分。
滞留堪笑我,舒卷不如君。
触石终无迹,从风或有闻。
仙山足鸾凤,归去自同群。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诗句,通过对比自然界中的云和自己的人生轨迹,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自在精神状态的意境。
“病起见闲云”展现了诗人在疾病初愈后,看到了悠然飘荡的白云,这些云不受尘世羁绊,自由地聚散。这是一种对比,暗示着诗人对于自身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空中聚又分”则是进一步描写这些闲云的状态,它们在天空中自由地聚集又离散,没有固定形态,也没有固定的轨迹,这正如人的生命,无常无定,难以把握。
“滞留堪笑我”中的“我”指的是诗人自己,他感到了时间对自己的磨损和生活的种种不顺。这里的“滞留”可能是指病痛的折磨,或是岁月给予肉体的伤害,诗人自嘲这种状态,是一种悲凉的情绪流露。
“舒卷不如君”则是在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自己的境遇。这里的“君”代指闲云,意思是即使我能够像书卷一样舒展开来,但也无法达到你那般自由自在。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和超脱尘世束缚的向往。
“触石终无迹”则是进一步强调自然界事物的留痕与否。水流过石头,最终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这种状态正如人的生命,虽然在世界上匆匆过客,但最终却是无声无息。
“从风或有闻”则是在说即便如此,无形的风中也许还能感受到些许声音。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界深层次感应的体验,即使在看似平常的事物中,也可能隐藏着意想不到的奥秘。
最后两句“仙山足鸾凤,归去自同群”则是在描绘一幅仙境图景。诗人表达了对于远离尘世、进入仙界的向往。在那里,即使是脚步轻盈如鸾凤一般,也能与那里的神仙为伍,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归属。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闲云、滞留、舒卷等意象的设置,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超然物外状态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命运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解脱尘世束缚的情怀。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病起见图画,云门兴似饶。
衲衣棕笠重,嵩岳华山遥。
命在斋犹赴,刀閒发尽凋。
秋光渐轻健,欲去倚江桥。
病起见苔钱,规模遍地圆。
儿童扫不破,子母自相连。
润屋何曾有,缘墙谩可怜。
虚教作铜臭,空使外人传。
病起见庭石,岂知经夏眠。
不能资药价,空自作苔钱。
翠忆蓝光底,青思瀑影边。
岩僧应笑我,细碎种阶前。
病起见庭竹,君应悲我情。
何妨甚消瘦,却称苦修行。
每谢侵床影,时回傍枕声。
秋来渐平复,吟绕骨毛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