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道屋为暑雨所破为作破屋歌

南州暑月气正溽,伏雨衣裯尽如漉。

朱方转东热更酷,渴想宫冰与夏屋。

不应天气反北行,苦寒之地炎蒸沃。

长安敝庐淫雨里,上漏下湿宁安宿。

方子新颓笼鹤亭,郑生亦失穷猿木。

郎官俸薄食指繁,原宪终辞九百斛。

伏金未伏火未流,虞书历象今难读。

安居美食古所贱,陋巷箪瓢分须足。

洛阳杜鹃湿不归,愿得羲和宅旸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郑善夫对夏日暴雨中破屋生活的深切感受。开篇即以“南州暑月气正溽,伏雨衣裯尽如漉”点出夏季暴雨的特点,衣物如同被水浸透,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暴雨的猛烈。接着,“朱方转东热更酷,渴想宫冰与夏屋”,通过对比,突出了暴雨带来的酷热与渴望清凉的强烈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凉爽避暑之地的向往。

“不应天气反北行,苦寒之地炎蒸沃”一句,诗人似乎在感叹天气异常,不应季节规律而反常,将寒冷之地变得炎热,形象地反映了气候变化的无常。随后,“长安敝庐淫雨里,上漏下湿宁安宿”,进一步描绘了暴雨侵袭下的破旧房屋,上漏下湿,难以安眠,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方子新颓笼鹤亭,郑生亦失穷猿木”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失去栖息之所的鹤和猿,表达了在恶劣环境中失去庇护的孤独与无助。接着,“郎官俸薄食指繁,原宪终辞九百斛”,通过对比古代贤士原宪的清贫生活,表达了自己因生活拮据而不得不放弃某些物质追求的无奈。

“伏金未伏火未流,虞书历象今难读”两句,借自然现象的变化,暗喻社会风气的变迁,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与反思。“安居美食古所贱,陋巷箪瓢分须足”,则强调了古人对于简朴生活的推崇,与现代人追求物质享受形成对比,体现了诗人对传统价值观的思考。

最后,“洛阳杜鹃湿不归,愿得羲和宅旸谷”两句,以杜鹃鸟无法归家的困境,表达了诗人希望找到一个温暖、安宁的避风港的愿望,同时“羲和宅旸谷”则是对太阳神的想象,象征着光明与温暖,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暴雨中破屋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064)

郑善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 字:继之
  • 号:少谷
  • 籍贯:福建闽县
  • 生卒年:1485—1523

相关古诗词

徐瑞卿给事所藏仲姬墨竹引

田郎掉臂登我坛,手持一轴青琅玕。

云是仲姬真迹留世间,徐卿得之岁应寒。

烟波淋漓洒不乾,蜩腹蛇跗古所难。

风梢露叶仅尺许,远势翻在青云端。

燕山六月雨不止,暑气如焚汗如洗。

那知此君入我侧,便有秋声落吾耳。

偪侧未枕洞庭流,虚无更忆潇湘水。

君不见洋州文学士,渭川千亩不盈咫。

笔锋取自心眼底,但见鹰鹯随兔起。

又不见前时萧恊律,能工水墨古无匹。

疏寒不作筠粉态,瘦劲独得箫韶质。

萧郎丹青久绝笔,洋州袜材谁祖述。

胜国诸贤各擅场,只数仲姬入其室。

至大由来二百春,墨痕缣素看犹新。

得非尤物自有鬼神护,无乃好事者摸拟希其伦。

于乎貌物非物人非人,天地亦到么么津。

徐卿画本且莫论,眼前万事谁伪真。

形式: 古风

南唐后主画竹引

君不见彭城彭奴元姓李,早入徐家称帝子。

又不见九华山下齐丘生,晚入南唐作谋士。

同时契合风尘里,草昧君臣若鱼水。

淮北初收格斗尘,宫中漫得丹青理。

升元阁上写墨竹,翠葆萧森凤毛起。

手书珍重表恩殊,御墨淋漓湿桑梓。

世代相催犹梦幻,金陵画饼宁复尔。

帝王从古多好手,人物绚素无不有。

前有殷武丁,物色惟传傅岩叟。

后有宋道君,鹰犬骅骝歘飞走。

丹青意气稍或别,治乱兴亡一回首。

彭奴彭奴听我歌,淇水才贤本众多。

但惜九华山,不似傅岩阿。

吁嗟乎竹花零乱岁蹉跎,凤凰不来将柰何。

形式: 古风

白纻歌二首(其一)

白纻歌,白纻舞,吴趋青童越素女。

翩翩绮縠鸾凤举,流宫转徵清激楚。

玳筵璚膏君莫忘,卿云灿灿世将昌。

赤日时下舒以长,令君黄耇乐无疆。

形式: 古风

白纻歌二首(其二)

兰陵白纻色胜银,裁缝舞袖当上春。

调筝考瑟宴嘉宾,送意尊前未敢亲。

东方将明乐不违,主人欢笑客忘归。

钟鼓齐发且复希,矫视云端双鹤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