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天竺海月辩师三首(其一)

欲寻遗迹强沾裳,本自无生可得亡。

今夜生公讲堂月,满庭依旧冷如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鉴赏

诗人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对古人遗迹的追寻之情,以及面对历史无常时的心境。开篇"欲寻遗迹强沾裳",表现出诗人想要寻找那些古代圣贤或英雄的踪迹,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精神上的滋润和启示。但紧接着"本自无生可得亡"则是对这种追寻的一种哲学反思,即万物皆无常,最终都难逃消逝的命运。

下片转向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今夜生公讲堂月"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晚图景,其中"公"字应指的是佛寺或学堂之类的公共场所。"满庭依旧冷如霜"则是对这个夜晚环境的一种感受,月光洒满庭院,却带来一种清冷寂寥,如同初冬薄霜般让人感到萧瑟。

整首诗词通过对古迹的追寻和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世事难以长久的深刻感悟。同时,通过月光下的冷清场景,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泊。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吊天竺海月辩师三首(其二)

生死犹如臂屈伸,情钟我辈一酸辛。

乐天不是蓬莱客,凭仗西方作主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吊天竺海月辩师三首(其三)

欲访浮云起灭因,无缘却见梦中身。

安心好住王文度,此理何须更问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孤山二咏,并引(其一)柏堂

道人手种几生前,鹤骨龙筋尚宛然。

双干一先神物化,九朝三见太平年。

忽惊华构依岩出,乞与佳名到处传。

此柏未枯君记取,灰心聊伴小乘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孤山二咏,并引(其二)竹阁

海山兜率两茫然,古寺无人竹满轩。

白鹤不留归后语,苍龙犹是种时孙。

两丛恰似萧郎笔,十亩空怀渭上村。

欲把新诗问遗像,病维摩诘更无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