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请平三首(其一)

西域请都护,崆峒献凯歌。

两阶增羽籥,万里肃山河。

甲第旃裘少,春宫苜蓿多。

雌雄双匣剑,弃置欲如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边疆战事平定后的情景,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深沉的思考。

首句“西域请都护,崆峒献凯歌”,开篇即以西域的请命和崆峒之地的凯歌,展现了战争的结束与胜利的喜悦。西域,古代指今新疆地区,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崆峒,则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山,这里借指边疆重地。请都护与献凯歌,象征着边疆的稳定与和平的到来。

接着,“两阶增羽籥,万里肃山河”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战后的景象。两阶,可能是指朝廷的两个等级或仪式的两个阶段,羽籥是古代的礼乐器,这里象征着礼仪的恢复与秩序的重建。万里肃山河,则是形容边疆地区的安定与国家的统一,山河肃穆,象征着国家的强盛与和平。

“甲第旃裘少,春宫苜蓿多”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战后社会生活的变迁。甲第,指贵族的府邸,旃裘则是游牧民族的服饰,这里暗示了边疆地区从战乱到和平的转变,贵族府邸减少,而苜蓿的种植增多,象征着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和平时期的民生改善。

最后,“雌雄双匣剑,弃置欲如何”两句,以剑的弃置为喻,表达了对战争与和平关系的深刻思考。雌雄双匣剑,可能指的是战争与和平的两种状态,剑的弃置则意味着战争的结束与和平的到来。然而,诗人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后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古代边疆治理的智慧与和平的珍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西域请平三首(其二)

禦戎传上策,不战屈人兵。

遂断匈奴臂,何须万里城。

出车非远略,高枕得升平。

战骨翻空死,吁嗟壮士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西域请平三首(其三)

单于贪汉物,中国避天骄。

赐予金银贵,行来玉帛遥。

悲伤贾太傅,慷慨霍嫖姚。

恸哭辞新第,英雄未可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雪后登观风楼

雪带郊原阔,城横碧玉齐。

夕阳寒似落,远树望如迷。

旅雁情更急,栖乌饥乱啼。

强歌非郢客,竟日恋危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开竹下小径招君章

翠竹生无数,萧萧一径新。

阴繁催短日,地僻断飞尘。

磐石兼容客,幽禽不避人。

君能烂漫醉,当及七贤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