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郑珠江

纪恩频得读新篇,两度闻缄益黯然。

梓里看春犹昨日,芸台珥笔又三年。

汉廷内史名空籍,家学康成世有传。

尊酒论文偏念尔,从来无梦到幽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寄郑珠江》。诗中表达了对友人郑珠江的深切思念与关怀之情。

首联“纪恩频得读新篇,两度闻缄益黯然。”诗人回忆起多次阅读郑珠江的新作,每次听到他的信件都感到无比的哀伤。这里通过“纪恩”和“黯然”两个词,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友人离别之痛的感同身受。

颔联“梓里看春犹昨日,芸台珥笔又三年。”描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在梓里(家乡)看到春天的景象仿佛还是昨天的事情,而自己在芸台(书房)执笔写作已经过去了三年。这句诗通过对比春去春回与时光飞逝,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的无奈与感慨。

颈联“汉廷内史名空籍,家学康成世有传。”这里借用了历史典故,将郑珠江与汉朝的内史相比较,暗示郑珠江虽未在官场显赫,但其家学渊源深厚,如同东汉经学家郑玄(字康成),其学问世代相传。这句诗既是对郑珠江学术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人格魅力的赞美。

尾联“尊酒论文偏念尔,从来无梦到幽燕。”诗人以饮酒论文为乐事,却偏偏思念着远方的友人郑珠江。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郑珠江的深深思念,即使在梦中也未曾到达过郑珠江所在的幽燕之地。这句诗深情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与思念之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对比,以及对友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送家刚长之官儋州

莫叹离居水一方,仲尼浮海兴何长。

此心倘不殊千载,儋耳原来匪异乡。

缃帙旧签装玳瑁,清斋新曲进桄榔。

青春待击南溟浪,六翮抟风起越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寄陶昌化子师

五月五羊城,积阴雨如泻。

陶侯之官未及境,停车问我禺山下。

贫家无酒留君欢,郊外移尊劳五马。

相逢半是白头人,高僧况有青莲社。

红楼朱榭次第开,临高可以挥金杯。

石门香浦在左右,龙川羊峡东西来。

陶侯胸中富山水,郭璞郦元那足比。

文章词语妙今时,稽古宁知更如此。

珠崖儋耳绝方舆,胜迹中华或未如。

天遣陶侯分百里,尽搜灵秘入新书。

别来著作今多少,海外音书阻鱼鸟。

我从一跌落苔阶,卧疾罗浮过秋杪。

怀君终夕寐难成,听尽宾鸿自北声。

一笑相逢定何日,因风聊以赠平生。

形式: 古风

花朝后二夕何侯招饮署中即事

清斋银烛敞华筵,况值融和二月天。

春得一晴花尽放,望连三夕月犹圆。

中心自醉非酬酢,入耳仁声胜管弦。

吴下旧交今寂莫,因君重为说当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张肃宗以诗索予作书次韵答之

鸟留趾爪皆成字,凤得箫韶始集梧。

劣迹敢云希世有,清音真信此时无。

何心逝水偏多韵,不定行云未可摹。

天地至文原有在,莫将临仿费工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