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书兰亭帖后》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通过对《兰亭序》这一千古流传的书法艺术作品的追忆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传统美学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首句“千载流芳禊事馀”,开篇即点明了《兰亭序》作为一次文人雅集留下的艺术瑰宝,其在历史长河中流传千年,依然散发着不朽的魅力。这里的“禊事”指的是古代文人雅士在水边举行的聚会,而《兰亭序》正是王羲之在这样的聚会中所创作的一幅书法作品,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艺术才华,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次句“鼠须笔法重璠玙”,进一步赞美了《兰亭序》中所展现的精湛技艺。鼠须笔是古代制作毛笔的一种特殊材料,这里用来形容王羲之使用的笔,强调了他运用这种笔法所展现出的高超技艺。同时,“璠玙”是中国古代玉器的一种,象征着珍贵和完美,以此来形容《兰亭序》的艺术价值,表达了对这幅作品的高度评价。
第三句“晋人多喜清虚话”,提到了《兰亭序》所属的时代背景——晋代,一个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时代。这句话暗示了晋人对于清静无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的喜好,同时也暗含了对《兰亭序》中所体现的这种精神境界的认同。
最后一句“不及兰亭一纸书”,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兰亭序》的敬仰之情。他认为,尽管晋人追求的精神境界令人向往,但与《兰亭序》这一纸书相比,那些清虚的话术显得相形见绌。这既是对《兰亭序》艺术成就的高度肯定,也是对传统书法艺术超越时代局限性的深刻认识。
综上所述,《书兰亭帖后》通过对比和联想,不仅赞美了《兰亭序》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也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