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山房

又作西城半日留,短筇筋力试山游。

爱随云气穿仙掌,笑插花枝上佛头。

三面城根三面水,一层树杪一层楼。

人情那得能知足,好景多贪极目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大石山房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叹。首句“又作西城半日留”,透露出诗人对这次短暂旅行的期待与珍惜,虽是“半日”,却足以让人心旷神怡。接着,“短筇筋力试山游”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徒步登山的活力,也暗示了他对自然探险的热爱。

“爱随云气穿仙掌,笑插花枝上佛头”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随云雾穿行于山间,仿佛置身仙境;同时,他还在佛像上插上花枝,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也融入了对宗教文化的尊重和喜爱。这种将自然与宗教元素和谐共存的场景,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三面城根三面水,一层树杪一层楼”则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山脚下是绵延的水系,层层叠叠的树木与高楼相映成趣,展现了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这样的景象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与人类文明的交融,竟是如此美妙。

最后,“人情那得能知足,好景多贪极目收”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面对如此美好的景色时,人们往往难以满足,总是渴望更多。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反思,提醒人们在享受美好事物的同时,也要懂得珍惜和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情赞美,以及对生活哲学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97)

查慎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 字:夏重
  • 号:查田;后改名慎行
  • 籍贯:海宁袁花(今属浙江)
  • 生卒年:1650~1727

相关古诗词

游虞山北麓至破山寺

山郭晴光照翠筠,依然破戒省前身。

风凉更为传清梵,山好犹应识故人。

壑谷盘回都是路,草花幽寂自长春。

共师会到无言处,却信人间幻是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泛舟尚湖

晴湖似镜平,泼眼绿波明。

鱼队行堪数,凫雏近不惊。

棹移菱叶乱,风静布帆轻。

更喜山光好,周遭最有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城西秋望

井梧庭竹已秋风,唯有登临兴未穷。

高阁三层烟树里,青山半角夕阳中。

一行雁齿斜城界,万井鱼鳞碧瓦丛。

眼力微茫天地阔,两湖如镜漾晴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读书台怀古

山水清音胜管弦,层台高峙俯琴川。

文章不朽名长在,魂魄还登理或然。

闻道书藏三万卷,谁知事过一千年。

六朝寸土何曾保,输与昭明有数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