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玲珑山因访朱氏草堂

平生丘壑心,馀事不挂目。

藜杖南山来,要使富幽瞩。

异哉小玲珑,蟠峙苍弁腹。

修藤结悬崖,飞溜响空曲。

伏石卧虎状,腾拿杂奔鹿。

砑然互吞吐,侧路劣容足。

拂拭古藓纹,字刻翳新绿。

标榜玲珑名,奇怪殆天属。

扪萝上绝顶,坦坦类平陆。

俯首瞰来踪,穹然在幽谷。

传闻昔逋客,诛茅此营屋。

清魂不可招,千载想遗躅。

我思造物巧,妙供幽人禄。

挥斤役山祗,斲此一拳玉。

云窗与雾阁,一一相亘属。

岂无部曲众,猿鹤即更仆。

岂无节旄贵,松桧自张纛。

此事久弃置,蛛丝网岩麓。

翩翩佳公子,心古韵不俗。

驾言脱华簪,兹焉卜幽筑。

终日面巑岏,世故岂容触。

指点空洞姿,喜气政堪掬。

挟策校昔游,健步念须续。

亦有招隐诗,薄暮不可读。

形式: 古风

翻译

一生心中藏有山川之志,闲事从不放在眼里。
手持藜杖从南山而来,只为欣赏这幽深的美景。
这小巧玲珑的景色真奇异,盘踞在青苍的山腰间。
藤蔓缠绕在峭壁上,流水声回荡在空中弯曲的路径。
石头如卧虎般形态,野兽奔跑的景象交织其中。
石头互相吞吐,狭窄的小径仅够行走。
擦拭古老的苔藓纹理,上面刻着新绿的字迹。
这座玲珑的景观,仿佛是天然奇观。
攀爬藤萝至山顶,视野开阔如平地。
低头俯瞰来时路,仿佛置身深深的山谷中。
听说过去有逃亡者在此盖屋,虽然已无踪影。
清灵之魂无法召回,只能想象他们的遗迹。
感叹大自然的巧妙,为隐士提供这样的居所。
挥动斧头,开凿出这块如玉的奇石。
云窗雾阁相连,构成美丽的画面。
这里并非无人居住,猿猴鹤鸟相伴。
虽无显赫的官职,松柏自成一方天地。
这种景致长久被遗忘,只有蛛丝网覆盖。
风度翩翩的公子,内心古雅,不落俗套。
他卸下华丽的冠冕,选择在此建他的隐居之所。
终日面对峻岭,世间的纷扰难以触及。
指点着空旷的景色,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带着书籍回顾旧游,期待继续健步前行。
也有召唤隐士的诗篇,但此刻不宜诵读。

注释

丘壑:山川、山水。
藜杖:藜茎制成的手杖。
南山:南方的山。
富幽瞩:丰富且幽深的观赏。
蟠峙:盘旋屹立。
苍弁:青苍的山腰。
飞溜:飞流的水。
坦坦:平坦开阔。
逋客:逃亡者。
遗躅:遗留的足迹。
挥斤:挥舞斧头。
巑岏:形容山峰险峻。
世故:世俗的事务。
空洞姿:空旷的景色。
招隐诗:召唤隐士的诗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于玲珑山的景象和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平生丘壑心,馀事不挂目"一句,揭示了诗人的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心态。接着,"藜杖南山来,要使富幽瞩"表明他携带拐杖,向着南山而行,意在寻找隐逸之地。

在描述自然景观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精细的描绘,如"异哉小玲珑,蟠峙苍弁腹。修藤结悬崖,飞溜响空曲"等句子,通过对山石、藤蔓、溪流的声音和形态的刻画,展现了玲珑山的奇险与美丽。

诗中还穿插着对历史人物的回忆,如"传闻昔逋客,诛茅此营屋。清魂不可招,千载想遗躅",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隐逸者的怀念,以及对他们精神世界的赞美。

最后,诗人自诩为"翩翩佳公子,心古韵不俗",显示出其个人的品格和文学素养。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历史之感与隐逸生活之向往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316)

沈与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石壁寺山房即事(其二)

望断南岗远水通,客樯来往酒旗风。

画桥依约垂杨外,映带残霞一抹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江城子(其二)和叶左丞石林

鱼龙戏舞近幽宫。乱山中。似途穷。

绿野堂深,门敞兽铺铜。

无限青瑶攒峭壁,花木老,映西东。

消磨万事酒千钟。一襟风。鬓霜濛。

忧国平生,堪笑已成翁。

惟有经纶心事在,承密诏,看重重。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江城子(其一)葛使君示书,有元夕寒厅孤坐之叹。昨日石林寄示所和长短句,辄亦次韵和呈,因以自见穷寂之态

华灯高宴水精宫。浪花中。意无穷。

十载江湖,重绾汉符铜。

应有青藜存往事,人缥缈,佩丁东。

卧听萧寺响疏钟。渡溪风。转空濛。

月上孤窗,邻唱有渔翁。

追念使君清坐久,歌一发,恨千重。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浣溪沙(其二)

花信催春入帝关。玉霙争腊去留间。

不禁风力又吹残。

客舍不眠清夜冷,萦愁一缕袅旃檀。

空庭月落斗栏干。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