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仲喜雨二首(其二)

天公知我亦顽冥,不许山川借宠灵。

何事民谣为膏泽,祇因君德荐明馨。

楩楠未厌云迷谷,鸥鹭初便水满汀。

试揽秋光澄北榭,千峰争翠岌岩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苍天似乎理解我心志坚定,不愿山水借予我神采。
为何民间歌谣赞其恩惠如膏,只因您的美德如同明香献祭。
珍贵的楩楠木尚未厌倦云雾缭绕的山谷,鸥鹭在此处初次享受满汀的水面。
试着在秋天的清光中漫步北榭,无数山峰竞相展示它们翠绿峻峭的亭台。

注释

顽冥:形容人意志坚定,不轻易改变。
膏泽:比喻恩惠或恩赐。
荐明馨:比喻美德被赞美,如香料般芬芳。
楩楠:古代贵重木材,象征高雅。
岌岩亭:形容山峰陡峭,亭台矗立其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寅的作品,题为《和信仲喜雨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幽默自嘲的口吻表达对天公的理解,认为自己顽冥不化,未能得到自然的恩赐。然而,雨的降临并非出于山川的宠爱,而是由于君王的美德如同明馨一般推荐给百姓,象征着君德的恩惠。

诗人接着描绘了雨后的情景,楩楠(一种优质木材)在云雾缭绕的山谷中显得更加挺拔,鸥鹭在满汀的水面栖息,展现了雨后生机勃勃的景象。最后,诗人站在北榭,欣赏澄清的秋光,看到千峰竞翠,峭壁峻岭如亭,表达了对雨后景色的赞美和内心的喜悦。

整首诗寓言性强,通过自然景象赞美了君王的德行,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雨露滋润大地的感慨,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对于政治清明与民生福祉的期盼。

收录诗词(636)

胡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学者称致堂先生,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 字:明仲
  • 籍贯: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 生卒年: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

相关古诗词

和宣风寺壁间韵

客梦到何许,南山桃李园。

未能忘蜡屐,何意谒金门。

愿举汉三杰,尽戡周陆浑。

虎皮包剑戟,农务看村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和彦冲云际院留题

久闻幽寺渺云间,且向新诗见一斑。

不羡宝华承白足,最怜澄水漾秋山。

飞车要度重重岭,系艇还思浅浅湾。

弹指大千何远近,却将游想付无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和彦冲茉莉二首(其二)

谪堕天仙子,生憎袨服妆。

华云油泼碧,花雪麝开香。

晒喜金鸦热,洗宜玉井凉。

芳根如可乞,携取诧娥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彦冲茉莉二首(其一)

易刻无瑕玉,难匀不汗妆。

有谁同素绚,无物比生香。

宝靥三年笑,冰肌六月凉。

畹兰何足佩,怀瑾枉沉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