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昔日岩栖处,松花落草根。
瓦中匪是我,棺椁任乾坤。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达观自然的生活状态。“昔日岩栖处”表明诗人曾在山中居住,而“松花落草根”则是对这种山居生活的一种描写,通过松花轻盈落下,如同雪花般覆盖在草地上的景象,展现出一种平和、宁静的氛围。
“瓦中匪是我”一句中的“瓦”指的是寺庙的屋顶,而“匪是我”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这里并非字面意思上的否定,而是表明诗人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之情。
最后,“棺椁任乾坤”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生死的豁达观念。在古代汉语中,“棺椁”指的是棺材和墓穴,代表着死亡与埋葬。而“任乾坤”则意味着把一切交给自然的天地,不加抗拒。这里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死时的一种平静接受态度。
整首诗通过山居、超脱世俗以及豁达生死,勾勒出一位修行者或隐士对于生活与死亡的深刻感悟和哲学思考。
不详
岌岌青松外,安知鸟翼孤。
寒猿三叫罢,便是蜀州图。
岁旱须神物,皆疑石有名。
卧龙今不起,长负泽边情。
青松愁绝涧,日夜白猿吟。
掌握多相就,安知世上心。
袅袅云中路,沧浪四面开。
诗人吟不得,唤作小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