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节马前口号

千秋从昔庆嘉名,四海而今贺太平。

十里旌旗明晓色,万家弦管被新声。

五云已逐阳乌现,百兽方随仪凤鸣。

更喜簪绅趋燕衎,南山祝圣愿同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自古以来就庆祝美好的名声,如今四海之内都欢庆太平。
晨曦中,十里长街飘扬着鲜明的旗帜,万家人家都沉浸在新的音乐声中。
五彩祥云伴随着太阳升起,各种动物也随着仪仗凤凰的鸣叫应和。
更令人欣喜的是文人士大夫们前来祝贺,共同向南山祈福,祝愿圣主的福祉。

注释

千秋:长久的历史。
昔:过去。
庆:庆祝。
嘉名:美好的名声。
四海:全世界。
而今:现在。
贺:祝贺。
太平:社会安宁。
旌旗:旗帜。
晓色:早晨的阳光。
弦管:乐器。
新声:新的音乐。
五云:五彩祥云。
阳乌:太阳。
百兽:各种动物。
仪凤:象征吉祥的凤凰。
簪绅:古代官员的服饰,借指士大夫。
趋燕衎:前来祝贺。
南山:泛指南方或皇帝所在的宫殿。
祝圣:祈福圣主。
同倾:共同祝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傅察所作的《天宁节马前口号》,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和百姓安宁的赞美。首句“千秋从昔庆嘉名”寓意着历史长河中,这个节日一直受到人们的庆祝,其美好的名声流传千古。接着,“四海而今贺太平”描绘了全国上下共同欢庆和平景象的壮观场面。

“十里旌旗明晓色”形象地展现了节日庆典中的热闹与喜庆,十里长街飘扬着鲜艳的旗帜,映照着清晨的阳光。而“万家弦管被新声”则通过音乐的和谐,传达出新气象下人们心中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云已逐阳乌现,百兽方随仪凤鸣”运用象征手法,五彩祥云随着太阳升起,百兽齐鸣,象征着吉祥和尊贵,进一步烘托出节日的神圣气氛。结尾两句“更喜簪绅趋燕衎,南山祝圣愿同倾”,表达了文人士大夫们欢聚一堂,共同举杯祝愿皇帝圣寿无疆的场景,展现出浓厚的忠诚和敬仰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富有节日的喜庆氛围,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深深期盼。

收录诗词(131)

傅察(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用廉夫韵招诸友登清微亭

束带缚吏事,发狂中愤兴。

世情多面朋,噂沓恶背憎。

缅怀数君子,皎皎莹壶冰。

披云见颜色,洗翠露锋棱。

忘形到坦率,高论破炎蒸。

蔼然嘉誉在,顾我独无称。

文场屡交镝,师老畏侵凌。

况复时雨过,绿苗覆千塍。

便当共临眺,此兴那可胜。

孤亭枕席佳,下有寒潭澄。

仰看霞绮散,坐待月华升。

嘲咏纵欢谑,明朝期再登。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次晁之道韵

翰林诗百篇,发兴自斗酒。

同游八仙中,七者颜已厚。

迩来数百年,斯人那复有。

风流城东晁,四海蔚称首。

之子乃其豪,异代得密友。

满腹贮诗书,妙意寓醪酎。

政使誉日新,位卑未为丑。

亭亭涧底松,不如园中柳。

芝菌冠众芳,其出木枯朽。

叫阍问大钧,得致君侧否。

形式: 古风

伯仲时德升用均父韵送德父守菑川邀余同赋

妙龄擢秀如黄童,藉甚词林振古风。

澜翻千载常在口,磊落万卷独蟠胸。

不将龟筮论从逆,独向诗书有高识。

琳宫乞得十年闲,可但新诗胜畴昔。

一麾自诡治东莱,洗眼看公手重拭。

疲氓按堵身暂休,黠吏垂头声不出。

人言功效真卓尔,归近高堂浑含喜。

喜公才气更难量,致君要著岩廊里。

秋云漠漠向空飞,飒飒凉风生桂枝。

马蹄又踏东川去,盘水洋洋可乐饥。

我今作吏愧无补,梦寐林泉那得归。

会袖手版付丞相,却扫庭闱戏綵衣。

卜邻仅许依仁里,与子艰难共生死。

钓竿伴我访沧溟,沮洳定无三尺鲤。

形式: 古风

再阻风次衡元度韵

阻风三日不舂粮,浪逆篙横未到庄。

碧水赖知饶夜月,青山已复下残阳。

每吟秋兴空多泪,欲赋西征细作行。

行止定非臧氏力,艰难险阻自须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