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元夕夏太卿席上新城张大尹诵灯词但愿年年庆此宵句余为足之

三十六灯明锦绣,画堂顿觉晚寒消。

花前鼍鼓三更月,柳外人家几段箫。

白发仙卿春未老,银筝玉女醉多娇。

阴晴风雨从天定,但愿年年庆此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繁华景象与浓厚的节日氛围。首句“三十六灯明锦绣”,以“三十六”这个数字强调灯的数量之多,犹如锦绣般璀璨夺目,营造出节日的热闹与喜庆。接着,“画堂顿觉晚寒消”一句,通过环境的变化,暗示在如此热烈的氛围中,寒冷似乎也变得不那么刺骨,体现了人们内心的温暖与欢乐。

“花前鼍鼓三更月,柳外人家几段箫”描绘了一幅月下花前,鼓声与箫声交织的画面,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展现了元宵之夜的音乐之美和自然之景的和谐共融。其中,“鼍鼓”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其声音在月下回荡,增添了节日的神秘与浪漫气息。

“白发仙卿春未老,银筝玉女醉多娇”则转向对人物的描写,通过“白发仙卿”与“银筝玉女”的对比,表现了不同年龄层的人们都能在节日中找到乐趣,享受生活的美好。这里,“白发仙卿”可能象征着岁月悠长,但内心依然充满活力;而“银筝玉女”则代表青春与美丽,她们的欢愉与陶醉,为节日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

最后,“阴晴风雨从天定,但愿年年庆此宵”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无论天气如何变化,人们都希望每年都能庆祝这样的佳节,体现了对传统节日的深厚情感与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元宵节的盛况与人们的欢庆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自然以及时间流转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78)

郑文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 字:时乂
  • 号:介庵
  • 籍贯:苏州府昆山
  • 生卒年:1413—1465

相关古诗词

赵松雪家垂云石太卿得之赋诗次韵

温如荆璞湿如云,松雪斋前旧所闻。

大地分时元有质,南山觅处更无群。

雨中谩遣书僮洗,竹里曾教学士欣。

回首平泉庄上路,断砖残瓦正纷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钱节妇

画船挝鼓渡江沙,江上来寻节妇家。

寿相自于邻媪异,铁心频听族人夸。

早年薄命轻如纸,末路荣名稳似车。

莫怪到门轻下拜,要令田野辨龙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访钱君济

大澞近在小澞西,此地君家水竹居。

两岸垂杨分聚落,一湾流水灌菑畬。

人沽小店频惊犬,鹭立浑潮不见鱼。

早治浦傍芜秽路,明年容接长官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谢归叔度

国号新开气运全,生辰正在戊申年。

蓐中已卜为人瑞,海上终看作地仙。

四子七旬成老大,一家五世聚曾玄。

劳君爱我频相问,三绝惭非是郑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