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八首奉同文峰司徒用杜韵(其七)

三年经幄漫无功,抚事多归感慨中。

蠲税已虚传汉诏,授衣谁实献豳风。

天寒戍雪先秋白,月盛边烽竟夕红。

眠食两忘怀圣主,眼枯头秃并成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阶所作的《秋怀八首奉同文峰司徒用杜韵》中的第七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民生疾苦以及个人心境的深切关怀与感慨。

首联“三年经幄漫无功,抚事多归感慨中”,开篇即道出诗人对于自己在官场上的无力感和对当前政事的忧虑,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凉的情绪。这里的“经幄”指的是处理政务的场所,“漫无功”则表明了诗人对自己工作成效的不满。

颔联“蠲税已虚传汉诏,授衣谁实献豳风”,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现实的不公与贫富差距。诗人提到“蠲税”(减免赋税)这一政策,虽被广泛宣传为惠及百姓,但实际效果却未如人意;而“授衣”(古代风俗,秋季时官员向百姓发放衣物以示关怀)的实施情况也令人担忧,似乎并未真正惠及民众。这两句通过对比历史上的理想状态与现实的落差,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

颈联“天寒戍雪先秋白,月盛边烽竟夕红”,描绘了一幅边疆地区的凄凉景象。寒冷的天气、飘落的雪花、夜晚的烽火,共同营造出一种肃杀与不安的氛围,暗示边防的紧张局势和战争的残酷。同时,这句诗也暗含了诗人对国家边防安全的忧虑。

尾联“眠食两忘怀圣主,眼枯头秃并成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自身衰老的感慨。诗人称自己已经忘记了正常的睡眠与饮食,一心挂念着圣主(即皇帝),体现了他对国家的深厚情感。同时,通过“眼枯头秃”这一形象的描绘,诗人也暗示了自己的年老与岁月的流逝,流露出一种苍凉的人生感慨。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对国家治理的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是一首富有时代感和个人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59)

徐阶(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怀八首奉同文峰司徒用杜韵(其八)

京华北去路逶迤,潦倒归来水一陂。

入夜帆樯悲露次,移时花实恋霜枝。

丘园多暇身差健,沟壑虽衰志未移。

却怪杜陵如宋玉,伤秋吟望各低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何瑞冈尹新昌

尊酒长亭夕照前,宦情离思总悽然。

身随客路三千里,名在乡书二十年。

作吏漫嗟山县僻,安民实籍长官贤。

愿从冰蘖艰难地,重听甘棠蔽芾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沈宜山赴福建藩幕

青山羸马鬓如丝,千里风尘岁晏时。

抵鹊已怜投璧误,烹鱼兼恨得书迟。

官閒只好游乌石,才妙应能谱荔枝。

厚禄故人惭荐达,送君惟有思凄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张龙湖吏侍院中观莲四首

十丈芙蓉白玉堂,宝函金榜共辉光。

摛文似出天孙杼,象物宜登帝子裳。

窈窕深宫看试舞,氤氲秘殿忆飘香。

徘徊不尽临池意,更倚层阑坐晚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