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至之秋宴感怀时至之已有归休意

纷纷举世事轻肥,三径萧条独可依。

壮志未随黄发改,故山将伴白云归。

林泉定落幽人手,尘土空侵病客衣。

明月满帆秋水碧,扁舟去逐雁南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对世事的看法以及他自己宁静生活的向往。开篇“纷纷举世事轻肥,三径萧条独可依”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喧嚣繁华却缺乏真实意义的世事持有轻视态度,而只愿意依赖那宁静、清幽的山林生活。这里的“纷纷举世事”指的是人们对名利地位等尘世间的事务纷争不息,"三径萧条"则是形容隐者所居之处环境清幽,道路荒凉。

接着,“壮志未随黄发改,故山将伴白云归”两句表达了诗人尽管年华老去,但内心的壮志依旧不减,而且更加坚定地选择与他那座熟悉而又亲切的山同行,与飘逸的白云一道返回自然界。这里“壮志未随黄发改”意味着诗人即便年迈仍保持着昔日的抱负和理想,而"故山将伴白云归"则描绘了诗人对自然回归的渴望。

第三部分“林泉定落幽人手,尘土空侵病客衣”进一步强调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纯净。这里,“林泉定落幽人手”意味着山林溪流都在隐者的掌握之中,他是这片自然环境的主人。而“尘土空侵病客衣”则表明外界的喧嚣和污染无法侵扰到他宁静的生活,哪怕是在外面疾病缠身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内心的清净。

最后,“明月满帆秋水碧,扁舟去逐雁南飞”两句通过对月光、船只和鸟儿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这里“明月满帆秋水碧”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秋夜景象,而“扁舟去逐雁南飞”则表达了诗人乘船随着大雁一同南行,追寻自由和远方的理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俗与隐居生活,以及对自然美好的描绘,传递出诗人对于宁静、自由生活的深切向往。

收录诗词(351)

吴则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年至一1121年字子副,富川(一作永兴。生年不详,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以父荫入仕。会为军器监主簿,因事谪荆州。官至直秘阁,知虢州。工诗,与唐庚、曾纡、陈道诸名士唱和。晚年居豫章,自号北湖居士。则礼著有北湖集十卷,长短句一卷,《书录解题》并傅于代

  • 籍贯:今湖北阳新)

相关古诗词

和魏道辅铜雀砚

寂寞漳河绕故宫,悠悠千古付飞蓬。

当时流落干戈际,今日埋藏尘土中。

楚岫月明芒屩远,湘江春尽草堂空。

提携愿逐先生去,閒咏滩头一笛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性之以团茶赠行并遗新诗因次其韵

年年御焙试春风,白玉宫人拆绛封。

畴昔饥肠知脱粟,即今老眼见翔龙。

笑持俊逸无双句,去上东南第一峰。

却倚柁楼搔短发,回头青阙五云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放船先寄普照老夷白

柁楼澹沲冬日斜,半世三钟并五车。

处处谈禅作居士,年年行脚见僧伽。

偶然摩腹船鸣鼓,聊复捐书雁聚沙。

先遣毛锥交说似,即今镜里有霜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客有自南徐来者云红梅已开作此

十日天寒守圭窦,今朝对客何佳哉。

春催江上红梅发,雪唤淮南青子来。

从儿作相论句法,乞我浇馋持酒杯。

半世儒冠今种种,端须拽取鼻头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