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其二)

西猋捲黄云,白昼扬氛埃。

天地一为变,登高望边陲。

羌独无良人,胡为久徘徊。

念彼邻家妇,掩涕向予哀。

红粉怜青春,征衣手自裁。

裁就寄沙场,常忧游冶猜。

猜则从他猜,中情谁与回。

不学白头媪,年年守空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幅战乱背景下的社会图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人物刻画,展现了战争对普通百姓尤其是女性生活的影响。

首句“西猋捲黄云,白昼扬氛埃”以自然景象的突变象征战争的来临,黄云蔽日,尘埃飞扬,预示着一场动荡即将展开。接着,“天地一为变,登高望边陲”表达了人们在战乱中的无助与恐惧,他们登上高处,眺望着远方的边疆,试图寻找一丝安宁。

“羌独无良人,胡为久徘徊”两句,诗人借旁观者的视角,对战争中的无辜者发出质问,为何良善之人要承受如此苦难,长久地在痛苦中徘徊。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战争给个体带来的悲痛与无奈。

“念彼邻家妇,掩涕向予哀”将焦点转向一位邻家妇人,她因丈夫远征战场而感到悲伤,掩面哭泣,向诗人诉说内心的哀愁。这一细节描绘了战争对家庭、对个人情感生活的巨大冲击,体现了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对亲人的思念与担忧。

“红粉怜青春,征衣手自裁”描述了这位妇人对自己青春的珍惜,以及对丈夫的深情。她亲手裁制征衣,既是对丈夫的思念,也是对未来的期盼。然而,战争的不确定性使得这份期盼充满了未知与忧虑。

“裁就寄沙场,常忧游冶猜”表现了妇人对丈夫安全的担忧,她将裁好的衣物寄往战场,心中却常常担心丈夫是否受到其他女子的猜疑。这种担忧不仅源于对战争的恐惧,更包含了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猜则从他猜,中情谁与回”表达了妇人面对外界猜疑时的无奈与无力感,她只能默默承受,内心的情感无法得到回应或理解。

最后,“不学白头媪,年年守空帏”以对比的方式,强调了自己对爱情与家庭的坚守,不愿像那些年复一年守着空荡荡居室的老妇一样,失去了生活的希望与色彩。这不仅是对自身命运的期许,也是对所有战争受害者的一种呼唤,希望和平早日到来,让每一个家庭都能重获幸福与安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人物刻画,深刻揭示了战争对普通民众尤其是女性生活的影响,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人性美好的赞美。

收录诗词(1727)

释函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古诗十九首(其三)

天高安可极,海深不足注。

斗酒聊为欢,含情伤日暮。

人生如旅泊,倾盖皆亲故。

晨起东西驰,行行不相顾。

人言五陵贵,驱车向官渡。

巍巍望高门,衣冠盈道路。

李赵列前楹,珠履盛金赂。

朝登廉颇堂,夕曳相如阼。

所见尽攀龙,转盼浥朝露。

第宅何曾易,主宾非昔遇。

白云仍在天,波宕洪溟固。

俛思胡为来,万里怆回步。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古诗十九首(其四)

穷贱人所厌,岂不慕要津。

辞褐事簪绂,得意扬风尘。

吹笙连北里,歌钟接南邻。

壮心亦云遂,往来多懿亲。

讵知松柏侧,垒垒列高坟。

生前皆荣贵,死后同贱贫。

营营一百年,电火追良辰。

何不湛高识,虚舟随吾身。

贵贱当有时,俯视如浮云。

形式: 古风

古诗十九首(其五)

高阁敞云衢,斥鴳飞不到。

奋翅及檐楹,徘徊忽长啸。

空梁亦有巢,飓风终夜号。

岂不恋主人,中怀限堂奥。

翱翔返蓬蒿,大鹏安足告。

扶摇九万程,望绝空长悼。

鹪鹩惭一枝,饮啄从吾好。

御风与乘云,引领非所造。

飞飞时复鸣,优游卒此道。

形式: 古风

古诗十九首(其六)

万里忽怀归,对景心相违。

不耐春花艳,那堪秋草凄。

梦里喜还乡,到乡犹此时。

花草何曾异,形影终不移。

乡关本无情,吾心自欣悲。

寸心苟勿忆,古今谁合离。

玄鬓伤白头,安车惭奔驰。

邈邈江山外,游人空是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