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汤麟之秀才往汉东从徐省元教授学诗

士游乡校间,如舟试津浦。

所见小溪山,未见大岛屿。

一旦远游学,如舟涉江湖。

所见寖以广,变怪惊龙鱼。

人生本自有丘壑,陋巷栖迟穷亦乐。

何必三江暨五湖,始助胸中疆界拓。

我言随寓耳目移,马迁所以游会稽。

向令俯偻但京国,未必大放雄深词。

君今濯秀双溪水,下语不凡真可喜。

若使循为举子文,定自棘门儿戏耳。

古来妙技如屠龙,不疗饥馁徒为工。

不如高科取富贵,如一枣叶持针锋。

挟册将游随子国,亲贤况是诸侯客。

曾将好手冠南宫,行当阔步趋文石。

奋飞欲往气莫降,蒹葭莽莽天雨霜。

扬澜左蠡吞九泽,大孤小孤插长江。

请停诗笔莫容易,大义联翩且周礼。

路途千里负笈人,并以经涂相指似。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士人游历乡间学校的景象,开篇即以“如舟试津浦”比喻学者在知识海洋中的探索之旅。随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表达了对广阔世界的向往和好奇。特别是“一旦远游学,如舟涉江湖”一句,充分展现了诗人求学的心志和勇气。

在下片,诗人转而思考人生的价值和追求,提出“人生本自有丘壑,陋巷栖迟穷亦乐”,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淡定态度。接着,又通过对比三江五湖与胸中所怀抱的学问疆界拓展的思考,强调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

诗人随后提及马迁游会稽的典故,以此自喻其行文之道,并非一味追求雄深的辞藻。紧接着,“君今濯秀双溪水,下语不凡真可喜”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汤麟之才华的赞赏,也反映出诗人本身的文学修养。

在后续部分,诗中出现了一系列深奥的比喻和典故,如“古来妙技如屠龙”和“挟册将游随子国”,这些都显示了诗人的学问渊博。同时,“曾将好手冠南宫,行当阔步趋文石”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文学成就的自豪。

最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如“奾飞欲往气莫降”和“大孤小孤插长江”,表达了对学问与事业无限发展的憧憬和期待。结尾处,“请停诗笔莫容易,大义联翩且周礼”一句,既是对友人的劝勉,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严肃态度。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才华和情感体验,而且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构建了一幅文化修养与个性追求交织的美丽画卷。

收录诗词(25)

巩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翠蛟亭泉出天柱之趾将至洞霄门数折下坠方春盛时如蛟饮涧亭当木石最奇处旧取东坡诗语名以舞翠客谓不若直名翠蛟为不费答知宫事王君思明欣改之为赋一首

木石相因依,妙处在得水。

遇其相合时,涧蹙水多止。

巍巍天柱峰,双洞空无底。

怪石抱川回,灌木参天起。

青蛟走玉骨,玄脉贯石髓。

屈折暂得伸,掀舞如掉尾。

亭成自何年,不陋亦不侈。

秋深泉少缩,亭影照清泚。

忽遇水飞流,亭在银涛里。

愁蛟捲亭去,相距不盈咫。

一落坠两谼,力竭势方已。

终疑入江湖,赴海日千里。

昨夜山雨豪,梧竹尽风靡。

轰雷与石斗,蛟怒几欲死。

吾亭方宴然,清晓见窗几。

因携一樽来,与客相料理。

剩拟画将归,题诗却留此。

形式: 古风

句(其一)

檐端疏竹前生瘦,瓶里寒梅到死香。

形式: 押[阳]韵

句(其二)

娇容自是难将息,也爱春晴也怕晴。

形式: 押[庚]韵

公安早发

去国秦公子,穷途阮步兵。

别离如昨日,豪侠异平生。

江月为谁好,巴船何处行。

高秋伴摇落,早发若为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