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诗《挽菊庄金德厚先生》是明代诗人王绂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怀念之情。诗中通过“别去两经春”开篇,点明了时间跨度之长,暗示了逝者离世已久,但思念之情却依然如故。接着,“寄来书更频”一句,描绘了生者对逝者的牵挂与怀念,即使在逝者已逝的情况下,仍然频繁地收到逝者留下的信件,这既是情感的寄托,也是对逝者记忆的延续。
“只期重握手,宁料永伤神。”这两句表达了生者对与逝者重逢的渴望,以及面对无法实现这一愿望时的悲伤与无奈。这种情感的强烈对比,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对逝者的深深怀念。
“禄养悲贤子,情亲泣故人。”这里将焦点转向了逝者的孩子和朋友,通过“禄养”一词,既指出了逝者生前的贡献与影响,也表达了对逝者子女未来生活的担忧与同情。同时,“情亲泣故人”则直接抒发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亲情。
最后,“遥怜篱下菊,今岁为谁新。”以菊花作为象征,寓意着逝者如同秋天的菊花,虽然凋零,但其精神与品格如同菊花一样永恒。这里的菊花不仅代表了逝者,也寄托了生者对逝者品格的敬仰与怀念。菊花的“新”字,既是对逝者生命结束的描述,也是对逝者精神传承的期待,寓意着逝者虽已离去,但其精神将永远在人间流传。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逝者生前事迹的追忆和对逝者精神的赞美,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