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和尚在山中静修的生活场景,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禅宗境界。
首句“老禅不打鼓山鼓”,以“老禅”指代那位深居简出的老和尚,暗示其修行已达到一定境界,无需借助外在的仪式或声音来表达内心的宁静和专注。“不打鼓山鼓”则暗含了对传统仪式的超越,强调了内心的修为胜过外在的形式。
次句“送老来看雁范山”,“送老”一词既表达了老和尚年事已高,也暗示其在山中度过余生的愿望。“看雁范山”则借用了雁群南飞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同时也寓意着老和尚在山中观察自然,体悟生命的意义。
第三句“杰阁重楼都不见”,通过对比,强调了老和尚所处环境的简朴与宁静,与世俗世界的繁华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其修行之地的清幽与超然。
最后一句“溪边茅屋两三间”,以具体的景物描绘,进一步展现了老和尚居住环境的朴素与和谐。溪水潺潺,茅屋几间,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远离尘嚣的宁静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和尚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禅宗修行者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世俗繁华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