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秋八月过渔溪驿驿旧有梅数株尝题诗记今无有也二首(其一)

曾把早梅枝,思君在别离。

别离虽云远,万里有还期。

树枯根已拨,人去复何之。

故馆动秋色,云物藏寒曦。

清香不可闻,衰草空繁滋。

一夜平阶雨,辗转良自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曾经折下早梅枝,心中满是对你的思念在分别时。
虽然分离看似遥远,但相信万里之外总会有重逢的日子。
树木枯萎根已暴露,人离去后又将何处寻觅?
旧居的景色因秋意而更显凄凉,云雾和光线都隐藏了寒冷的晨曦。
梅花的清香再也听不到,只有衰败的草丛独自繁茂生长。
一夜的雨水打湿台阶,辗转反侧中我深知这份相思之苦。

注释

曾:曾经。
把:折下。
早梅枝:早开的梅花。
思:思念。
君:你。
别离:分别。
虽:虽然。
云:犹如。
远:遥远。
万里:极远的距离。
有还期:会有重逢的机会。
树枯:树木枯萎。
人去:人离去。
复何之:又能去哪里。
故馆:旧居。
动秋色:被秋色触动。
寒曦:寒冷的晨光。
清香:梅花的香气。
闻:听到。
衰草:衰败的草丛。
空繁滋:独自繁茂。
一夜:整夜。
平阶雨:台阶上的雨水。
辗转:翻来覆去。
良自知:深深体会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襄的《丙申秋八月过渔溪驿驿旧有梅数株尝题诗记今无有也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往昔与友人共赏早梅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眼前驿站空余、梅花不再的物是人非之感。诗人通过“曾把早梅枝,思君在别离”描绘了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寄托了深深的思念之情。接着,“别离虽云远,万里有还期”表达了虽然距离遥远,但期待重逢的希望。然而,随着“树枯根已拨,人去复何之”,诗人感叹友人离去后,旧地的凄凉和寂静。

“故馆动秋色,云物藏寒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暗示了时光流转和季节变迁,而“清香不可闻,衰草空繁滋”则进一步渲染了哀伤的氛围,早梅的清香已逝,只剩下茂盛的衰草。最后,“一夜平阶雨,辗转良自知”以雨夜的辗转反侧,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言表的孤寂和对过去的深深追忆。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过去美好回忆的描绘和现实环境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失去的无奈,具有浓郁的怀旧和感伤色彩。

收录诗词(420)

蔡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字:君谟
  • 籍贯: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
  • 生卒年: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

相关古诗词

北苑十咏(其九)凤池

灵禽不世下,刻像成羽翼。

但类醴泉饮,岂复高梧息。

似有飞鸣心,六合定何适。

形式: 古风

北苑十咏(其一)出东门向北苑路

晓行东城隅,光华著诸物。

溪涨浪花生,山晴鸟声出。

稍稍见人烟,川原正苍郁。

形式: 古风

北苑十咏(其二)北苑

苍山走千里,斗落分两臂。

灵泉出地清,嘉卉得天味。

入门脱世氛,官曹真傲吏。

形式: 古风

北苑十咏(其八)龙塘

泉水循除明,中坻龙矫首。

振足化仙陂,回晴窥画牖。

应当岁时旱,嘘吸云雷走。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