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张弼所作,名为《李廷美过以右军贶予用韵自嘲》。诗中张弼以书法为题,自谦其技艺不足,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敬畏与追求。
首联“颠张妙迹古藤萝,我欲临之墨枉磨。”以“颠张”(指唐代书法家张旭)的高超技艺为引子,表达了诗人想要临摹学习的渴望,但又自知技艺有限,徒然浪费墨水,流露出一种无奈与自嘲的情绪。
颔联“断石每怜脩褉帖,飘风深愧谪仙歌。”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敬仰。他以“断石”比喻自己在书法道路上的挫折与困难,而“脩褉帖”和“谪仙歌”则分别象征着古代书法大师的作品与成就,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这些大师作品的欣赏与敬佩,同时也暗含对自己未能达到同样高度的愧疚之情。
颈联“数行障墨浑如蚓,万纸堆床岂直鹅。”通过形象的比喻,将自己在书法练习中的状况描绘得生动有趣。数行字迹如同蚯蚓蜿蜒,堆积如山的纸张却无法直接与鹅相比,暗示了诗人虽然勤奋练习,但成果与理想之间仍存在差距。
尾联“自笑平生真蹇拙,天孙何日付金梭。”诗人以自嘲的方式总结了自己的人生与书法之路。他承认自己一生中充满了坎坷与不顺(“蹇拙”),并期待有一天能够像织女(天孙)那样,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才华,编织出精美的作品,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也体现了其面对技艺不足时的自省与幽默态度,以及对未来成功的憧憬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