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首(其二)

二祖偿宿债,万法绝对待。

一心无挂碍,浮山有九带。

十方虚空圆陀陀,无量法门百杂碎。

若言其有,非内非外。若言其无,无在不在。

知与理冥,境与神会。如牛拽磨,似水打碓。

三千里外逢人东倒西■,十字街头遇贱则贵。

形式: 偈颂

翻译

第二祖偿还了过去的债务,万物皆依赖于绝对真理。
内心没有任何牵挂,浮山呈现出九重带状景象。
四方虚空广阔无边,无数佛法如同各种琐碎事物。
如果说它存在,既不在内部也不在外部。如果说它不存在,它无处不在。
智慧与道理融为一体,境界与心灵相通。就像牛拉磨盘,水流冲击石臼。
在三千里之外遇到的人,东倒西歪,而在十字街头,卑贱者可能转为尊贵。

注释

偿:偿还。
绝对待:绝对的依存关系。
挂碍:牵挂、束缚。
浮山:比喻抽象的境界或概念。
圆陀陀:形容虚空的无边无际。
法门:佛法修行的方法。
冥:融合、合一。
拽磨:比喻艰难的修行过程。
十字街头:象征人生的交汇点。
贱:比喻低微的身份或地位。
贵:比喻高贵的地位或价值提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思岳的作品,以禅宗的修行理念和语言表达对佛法的体悟。首句“二祖偿宿债”暗指修行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偿还前世积累的业债;“万法绝对待”强调一切事物皆相对而存在,无固定不变之法。

接下来,“一心无挂碍”表达了心境的空灵,去除杂念;“浮山有九带”可能象征修行者的境界逐渐提升,如同浮山之层次分明。诗人接着描绘了宇宙的广大无边,“十方虚空圆陀陀”,“无量法门百杂碎”,形象地展示了佛法的广大和复杂。

“若言其有,非内非外”揭示了佛法超越物质世界的界限;“若言其无,无在不在”则说明佛法无所不在,却又无形无相。最后两句“知与理冥,境与神会”表达了智慧与真理的契合,以及修行者与道境的合一。

“如牛拽磨,似水打碓”运用比喻,形容修行过程中的艰辛与执着,如同牛拉磨盘,水冲击石碓,虽艰难却不断精进。结尾两句“三千里外逢人东倒西歪,十字街头遇贱则贵”则寓意修行者不论身处何地,无论身份高低,都能看破世态炎凉,认识到内在价值的重要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禅宗的视角探讨了佛法的奥秘和修行的境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8)

释思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二首(其一)

腊月初,岁云徂。黄河冻已合,深处有嘉鱼。

活鱍鱍,跳不脱,又不能相煦以湿相濡以沫。

惭愧菩萨摩诃萨,春风几时来。

解此黄河冻,令鱼化作龙,直透桃花浪。

会即便会,痴人面前且莫说梦。

形式: 偈颂

偈颂七首(其七)

世尊不说一个字,大藏小藏从此出。

达磨九年面壁来,得皮得髓分优劣。

形式: 偈颂

偈颂七首(其六)

炉已开,炭未有,衲僧暖地且相守。

忽然乞得火种来,切忌烧脚又烧手。

形式: 偈颂 押[有]韵

偈颂七首(其四)

今年是闰年,剩著三十日。

返究所剩底,添些浮逼逼。

世间没量人,一切但省力。

净众此密语,说了却不密。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