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天柱滩》由宋代诗人韦骧所作,通过对天柱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
首句“密密赣滩三百里,此滩崛起最峥嵘”描绘了天柱滩的壮丽景象,绵延数百里的赣滩上,天柱滩以其独特的形态傲然挺立,展现出非凡的气势。这里运用了“密密”一词,形象地表现了赣滩的广阔与密集,而“三百里”则强调了天柱滩所在区域的辽阔范围。同时,“崛起”和“峥嵘”两个词生动地刻画出天柱滩的高耸与险峻,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其雄伟的身姿和不凡的气势。
接下来的两句“中原柱石知多少,安用江心滥得名”则转而探讨了天柱滩在历史与文化中的地位。诗人提出疑问:“中原柱石知多少?”意在强调天柱滩虽为江心之滩,但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中原地区的众多支柱性山石。接着,“安用江心滥得名”则表达了对天柱滩获得特殊名声的反思,暗示了在评价自然景观时,不应仅因其位于江心而赋予其过高的评价,而应更注重其内在的价值和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既赞美了天柱滩的自然之美,又深入探讨了其在文化和历史上的意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洞察。